
半月最近懒了,哦不,应该说是更懒了。周末清晨的阳光粒子打在半月缱绻的身子上,实在是有点不忍直视。就在连窗台安详踱步的鸟儿都觉得这个美好的早上晨将在半月白日梦中逝去的时候,突然他就坐了起来,吓得鸟儿差点飞不清方向。
定格,半月那是猛然想到了昨天刚拿到的心头好,那只此刻正端立在餐桌上的咖啡壶。
关键词:Chemex、手冲、云南小粒
这只Chemex半月已经惦记许久了,拿到的时候已经是大晚上,没来得及折腾,这不一早连懒觉都放弃,可见半月心中的热情。
Chemex不是什么新奇的玩意,而是个有着大半个世纪历史的老家伙。几十年后依然有不少人喜欢拿在手里,年轻人觉得特有文艺范儿,而对半月这样对手冲咖啡有着点热爱的中老年 人来说,除了设计和工艺,更多的大概是情怀。而几十年后Chemex风采照旧,除了经典就还是经典了。
发明Chemex的人叫Peter J.Schlumbohm,看名字就知道是个德国人,但是发明Chemex那会儿他已经跑到美国了,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Chemex俊美的外观下有着美国货常有的粗犷细节。Peter J.Schlumbohm是个化学博士,这又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Chemex有着实验室烧杯烧瓶的联想既视感。博士发明Chemex的时间是1941年,同年美国和德国相互宣战,这让半月思考了一会儿人生。
半月向志同道合的朋友讨来的照片。就是这只壶,以半月的审美已经到达美呆的程度。虽然从外形看就是实验室锥形烧瓶和漏斗的结合,但是无可辩驳这是一场优雅和唯美的结合。在设计上Chemex改变了手冲咖啡通常虑壶和虑杯分离的方式,巧妙地将两者合二为一,并在连接处包裹可拆卸的两片防烫弯木把手,用皮革细绳进行打结固定。这个带着点粗犷和野性的设计很有米国的风格,放在平时半月并不感冒,但在Chemex这里却有种说不出的舒服感觉,大概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吧。
半月从罐子里倒出一些豆子,前几天买的云南小粒圆豆。
出产于云南保山的豆子,香味还可以,云南种植的基本就波旁和帝比卡两个阿拉比卡豆品种,半月也分不清这个豆子属于哪种,还没这个火候。这种经过挑选的深度烘焙的圆豆,半月也还是头次尝试。想到有Chemex在手,风味应该不会太差,半月已经开始不自觉的自我暗示了...
按部就班地称量、研磨、折纸、布粉,万事具备,只差萃取了。不过萃取这种技术活,半月也就自我得意一下,要拿出来展示那还是心虚的。所以,略......
萃取完毕,近90度的热水冲下去,会使Chemex内壁蒙上一层白茫茫的水汽,玻璃也会随之变得较烫,拿取时要小心些。半月不小心碰了下壶壁,不过一点也没在意,心里惦记着咖啡的味道呢。
这个豆子冲泡出来的咖啡香味还是不错的,深度烘焙的关系,口感焦味和苦味比较明显,酸味相对较弱。其实吧,手冲的道道还是有点深奥的,影响口感的因素太多,但是这一杯,必须给满分,理由?一是不难喝,二是这可是半的Chemex首冲,就是这么任性!好吧,半月这会儿有点理解脑残粉的含义了。
“美好的一天从一杯咖啡开始,从一杯用Chemex冲泡的咖啡开始。”半月决定把这句话作为新的口头禅,但愿萃取的技术也能随之提升...
关于Chemex半月再补充几点:
Chemex的一侧,设计有一个外凸的通道,作用之一是作为倒水口,作用之二是在萃取时有利于热气的排出,减少热气对咖啡粉产生作用而影响萃取的完整度。
Chemex使用的是非多孔硼硅酸盐玻璃,其特性不会对咖啡味道和其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吸收,较大限度的保持了咖啡本身的风味。但是米国制造的关系,其玻璃质感与日本的玻璃盛具比相对较为粗糙。
鉴于Chemex设计和实用性上的出色表现,其被选入近代最伟大的100项设计,并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列为永久收藏品,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最后半月再想展示下制作上面那杯手冲云南小粒用到的其他工具,可都是半月的非常要好小伙伴啊。
Hario的咖啡玻璃容器,玻璃的质感比Chemex要好。
Helor 101手摇磨豆机,制作精良的国产货,有机会可以说一说。
作弊壶(TAKAHIRO不锈钢500cc手冲壶)和Kalita水温计。
Chemex专用滤纸,半圆形,比一般滤纸大上一圈。
半月刚清洗打点好Chemex,老妈晨练完回来了,带着不可思议的眼神望了望半月,然后注意力就被Chemex吸引了过去:
“儿子,这花瓶不错,挺漂亮!”
“老妈,你说得对!”
robin
我很喜欢喝咖啡,但是就是懒!呜呜
35435ng
分区版主
很好很强大,感谢分享,已经下单。
apple
mark一下
Abagun
瓶子真漂亮,很中毒。 期待更多关于手冲器材的文章
谢谢支持,个关于器材好好整理整理~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