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在笔记本行业整体大滑坡的背景下,游戏本、特别是低价位游戏本的出现让不少非主流笔记本厂商在行业几大霸主杀入之前都推出了不少产品,也算是赚到了第二桶金(第一桶应该来自2005年开始笔记本大普及的年代吧)。这也许应该归结于两方面的巨大改变:
1、电竞或网络游戏玩家这样的小众群体数量不断扩大(需求方面)
2、硬件性能不断快速增长带来高性能低功耗的新产品(供给方面)
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原本价格高高在上的游戏本被迅速拉低至六七千元的价位,毕竟游戏本外观设计这种低成本但高溢价的方式非常容易复制。这个细分市场的始作俑者——蓝天,本该是躲在幕后默默生产电脑的一个代工厂,现在也被游戏玩家们所熟知,基于蓝天平台的神州和地球人等笔记本在市场上卖的火爆。
机械革命品牌在2014年这样的大环境下成立,属清华同方旗下品牌。因为之前就有研发团队,所以也一直走自主研发平台模具的路子,目前开箱的这款X1也是最新平台,整个机械革命的最入门产品系列。以目前大火的某吃鸡游戏为卖点,切入低端游戏本市场。
这个细分市场无法靠设计和品质取得足够优势,所以溢价空间极低,之有顶级产品才能取得理想的溢价和利润,其他都只能被上游供应链赚走绝大部分收入成果。在市场已经从蓝海变为红海的2017年,受到供应链上有产品价格暴涨的影响,各家厂家都在不遗余力的降低成本,毕竟之有活下去的人才有资格书写历史。在这一点上机械革命也不可能例外。在之后的X1开箱中,种种cost down的行为也就显得不足为奇了,但笔记本开箱、拆机的精彩之处就在于,能看到设计人员和产品经理在与市场需求、行业标准、供应链厂家以及自身定位的多方面斗争中不断的纠结取舍甚至犯错的故事。个人感觉这才是做笔记本开箱文最有意思的地方。
开箱的产品配置:
机械革命 深海泰坦X1
CPU:i7-7700HQ
内存:8GB DDR4
存储:128G SSD+1TB HDD
显卡:GTX1060 6GB
面板:15"IGZO fullHD
重量:约2.5kg
价格:6998(预定&双11)7499(平时现货)
开箱
开箱环节到了。机械革命的X1的外箱和其他产品基本一样,都是黑底彩印的手提纸箱,美观程度相比起一些商用本那还是好看很多的。不过从背景图设计来看不太像游戏本而像是小朋友的玩具……
侧面是产品标签,比较有意思的是,型号代码采用非常直接且简单易懂的方式。目前X1系列只有这一款1060显卡的产品,其余都是1050或1050ti。受限于产品定位,也不会有更高定位显卡型号出现了。所以目前开箱的这款就是这个系列的旗舰产品。
抽出所有箱内内装物,结构比较传统。黑色泡沫夹住电脑本体,还有一个附件盒子,里面只有笔记本电脑电源。受成本影响,不太可能给什么花里胡哨的配件了。
配件除了传统的纸片和电源,还多了一块擦布,不过就天朝这个状况……越擦土越多。
电源供应器来自全汉,常规的19v电压,额定功率150w,对付i7+1060的配置可能会有点点吃紧,应该还是成本所限。幸好这样的笔记本不太会经常在电池工况下使用,满负荷+充电的场景相对较少。对于电源的品牌,对于小厂来说,尴尬可能就在于由于量少而无法找台达、光宝这样的品牌代工,反而造成平均成本更高且品控降低。
从无纺布袋里拿出本体,通体黑色塑料,做了拉丝质感的处理。上盖的logo在通电后会均匀亮起,作为游戏本,即便是再省钱,灯大灯亮灯会闪绝不能少!
背面的贴纸,这里写明了出品公司是同方股份(其实准确的说是同方计算机),电源规格150w。
接口部分,游戏本们喜欢把接口设计在后面的习惯也是一样的。从左到右分别是,电源、HDMI、以太网、两个USB3.0、USB type-C(不支持雷电3)和一个肯辛通锁孔。两侧是非常游戏本设计散热出风口。由于X1这个模具设计的最高配置仅为1060,笔记本厚度也能得到有效控制,相比砖头一样的X7系列那可是算轻薄多了。
机身的上盖为了保证强度做了小角度的弯折设计(图片上拍的不大明显,后面的图中可能会更清楚一些),应该可以略微加强开合时候的保护。
机身右侧是SD卡、两个USB2.0和3.5音频接口。机身后侧的模具形状因为转轴设计的原因做了下降处理。
对于强迫症来说反人类的SD卡插槽设计,这么厚的本子不仅不能完全插入,还是反着插的。怎么说呢……还是成本问题。
机身左侧,仅有两个USB2.0接口。机身左右两侧都之有USB3.0接口,如果要连接移动硬盘或者优盘只能插在后面了。
对于两侧仅有USB2.0的原因应该还是布线的难度问题,USB3.0在设计上一开始就有极高的要求,除了背部距离芯片较近的地方外,其余方向如果不适用桥接方案或者特殊设计应该都是没法达到稳定USB3.0速度所以才降为USB2.0的吧。
正面没有任何接口。中间是红色的金属质感亮条,虽然价格便宜,但这里的拼接质量还不错。两边是扬声器开口。
其实扬声器本身是向着斜下方向的,这里的开口应该也是为了在下部进风不足的情况下辅助对流进风的。
受限于成本原因,没有采用灯条的设计,之有中间下部有一个投影灯,开机后灯会在桌面上投射出机械革命的logo……但因为没有透镜,所以投影效果也只能是凑合看。
翻开以后就是标准游戏本的造型了,背光键盘不能少。BC面也是全塑料,B面的塑料框是磨砂材质,跑马的边框,当然这个价位上也不算那么跑了。C面采用了和A面顶盖一样的拉丝材质,当然,都是塑料货。
屏幕采用了哑光表面的型号,相比起不少镜面屏来说可视性要好一点,不过毕竟是便宜货,屏幕素质也就堪忧了,使用的是一块来自中电熊猫的15.6寸 IGZO面板,仅有250cd亮度和45%NTSC色域(只能心理安慰一些比think的垃圾TN好一些)。
1060显卡的X1属于高配机型,所以配置了RGB光污染键盘,可以自定义键盘的发光方式和颜色。
玻璃表面的一体式触摸板。X1总算采用了时下比较流行的玻璃触摸板了,整体观感更好,设计难度更低。下次就该想想看如何让这个玩意亮起来了吧。不过这个触摸板的手感相比起高端商用或者工作站机型来说,还是查了不少,滑动的阻尼感和按键手感都有较大差距。想到这是个7000块钱档次的游戏本,一般都是鼠标操作,所以放弃也是可以理解的。
塑料拉丝的细节,可以说是比较精致了,不论是拍摄还是实际,视觉感觉都还不错。在刚开始用的时候手感也不错,还能防汗防滑。不过可想而知时间长了以后会逐渐被磨平,划痕增多,各种污垢也会在缝隙中堆积。还是成本的锅。
C面整体的布置很传统。上部是机械革命的模具始终如一的电源开关和强制散热两个物理按键。X
受限于成本问题,键盘采用丝印方式的薄膜键盘,键帽本体透明,顶部印刷黑白图样。背光从透白的地方射出,因为薄膜键盘灯光布置方式更科学,所以整体效果反而比使用高端机械键盘的X7要更好一些。整体按键手感偏软,段落感也相对模糊,可能是自己现在已经用惯了机械键盘的原因吧,但是相比起自己用过的其他笔记本电脑(如think、惠普的商务本),因为键盘键程较长,所以算是手感较好的了。
X1和绝大多数15寸机型一样提供小键盘,触摸板在QWERTY键盘的正下方布置,从目前的比例来看触摸板显得有点小,应该是考虑到触摸板体积及安装位大小的问题。另外,上下左右方向键也没有任何特殊触感或位置设计,在用手去摸的时候不太容易一次摸准,建议学习惠普的方案将按键区域下降布置,或者键帽采用不同形状设计,方便用户盲操作。
B面的上部是传统的摄像头和矩阵mic
背面的上半截有大面积的进风口,照顾到了风扇和热管部分。透过缝隙可以看到,采用了双热管串联的布局,感觉还是为散热捏了一把汗。
背面的下半截是维护窗口,拧开四颗螺丝后,向下推出盖子即可看到所有的可换部件了。还可以从进风口的缝隙处看到双热管串联和大面积覆盖的撒热片。令人觉得比较意外的是,即便是最低端的模具也在底部配置了低频单元,但实际听感告诉我们……然并卵,这个大小还不如一般音箱高频单元大的低音单元能发出什么低频呢。
仅有不到47WH的内置锂电池,额定电压11.4v。
昱科的5K1000系列机械硬盘,普通的消费级产品,5400转,厚度9.5mm。令人非常不解的是,既然已经是9.5mm厚度了,在价格几乎没有差别的情况下为什么不配7200转的……顺便婊一下联想和惠普商用,特么不用7mm盘根本盖不上盖子,搞得没法上1T 7200转。
内存价格已经上天的现在,恐怕这个价位还能指望有16G内存是很不现实的。内存来自三星,容量8GB,频率2400。不过有一个空余的插槽,如果预算不是特别紧张的话 再来一条吧……
罕见的群联固态盘(PHISON),群联自家的主控方案,NAND来自镁光。从目前SSD价格疯涨的态势来看,这毫无疑问……不支持NVMe,从金手指和之后的测试成绩可以明确印证这一点……
倾斜向下方布置的喇叭单元,在目前现阶段一般笔记本还在解决音量这个问题情况,音质嘛……估计对于hifi众来说是不能入耳的,看番听郭德纲声音又不够大……只能是作为功能性的存在,能响就行了。主要还是因为笔记本电脑在喇叭本身换能和结构效率都较低的情况下,还无法输出足够的功率,如果想感受更好的声音,还是外接解码器+有源监听喇叭是比较实惠高效的方案。
来自Intel的3168NGW,应该是Intel无线网卡的最低配置产品了,仅支持1x1的天线配置,最高速率433MBps。在Linksys EA9500路由器的局域网中,实际传输速率甚至无法达到100M,更新驱动似乎也没什么用,原因不明……另外在模具走线上还有优化的空间,因为1050和1060方案的芯片和散热布局都不一样,造成无线网卡的位置也不一样,不过天线的走线还是从D面的防滚架部分开槽穿线感觉更好一些。
RGB光污染键盘的力量源泉。可以对键盘发光的颜色的发光方式进行编程,自带记忆功能。支持在开机阶段和进入系统后可以分别记忆不同的脚本,随机软件内置了集中不同的脚本可以选择。另外,这块小板居然是粘在D面防滚架上的,维修应该只能更换整个D面的防滚架,也许设计师觉得这货根本不可能坏才这么设计的吧。
下盖背面,整体喷涂了金属喷涂层应该是为了通过电磁兼容测试。底盖还固定了一块金属板和导热胶用于固态硬盘散热,这也算是机械革命一贯的设计语言了,在更高端的X7上也能看到类似的配置。为了节约成本,没有使用防尘网……完全特么无法理解……这一块防尘网能值5毛钱吗。
从机身设计来看,X1处处总是透出那么一股廉价的味道,除了RGB可编程光污染键盘和低频单元,其他基本都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甚至到了简陋的程度。部分部件采用的小众供应商的产品,如SSD。稍微内在一点的设计要素,像是散热器黑化、金属材质表面之类的设计元素统统欠奉。设计师的话应该就是,除非哪天英特尔、三星、英伟达良心发现,集体价格跳水,否则7k软妹币只能买到这玩意了,就别BB了。
跑分测试
跑分测试家家都做,感觉已经真的没什么意思了,但是作为评测,还是不得不做。显卡驱动更新至388.13
先是基准测试部分。
常规3Dmark跑分
time spy的3400多分应该算是7700+1060的标准分数了,可能相比部分机型略低一点点。但是不知道为什fire strike的分数明显低于其他品牌电脑。其他应该都在11000多分,而X1只有9000分……而且跑了很多遍也的确只有9000分左右,这至少都差了10%了。
PCmark10
下面是游戏部分
文明6 DX12
基本流畅。个别帧有卡顿。先把设置调至Ultra,得到这个结果,感觉有点卡,再降至high。测试成绩差不多……图形设置应该不是瓶颈。
杀手DX12
benchmark出现了卡顿现象,属于偶尔出现的帧率一下卡到个位数的情况……感觉像是硬盘读盘的锅。
古墓丽影崛起DX12
同样出现了卡顿问题,其余情况基本流畅。后来尝试切换到DX11模式再跑benchmark,最后overall成绩还不如DX12……
孤岛惊魂原始杀戮DX12
设置开到very high,开启垂直同步和高分辨率材质,平均帧数51,最低帧数40,流畅运行。这个游戏居然没出现卡机的情况,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场景太短内存占用比较小用不着读盘。
从测试整体情况来看,1060 6G的显存配置在画质中上的前提下,1080p屏幕都可以流畅的运行各类3A大作,那么多数对配置要求不高的电竞游戏就更别提了,厂家广告推荐用这个吃鸡(据说优化老差了)应该也不是大问题。
但是在玩3A游戏的时候,读盘造成的卡顿是个挺严重的问题,不知道增加内存或改为固态硬盘是否会好转。想想自己32G内存的机器,玩个GTA5就吃掉小8G内存,想用一共只有8G内存的电脑爽快的玩游戏肯定是完全不够的。就现在内存这个价格,还是让人一点升级的想法都没有。
散热性能测试:
其实感觉散热是这台机器唯一让我觉得有些惊喜的地方,在看起来散热配置比较差的情况下,居然可以做到显卡全程不降至标称频率以下,温度还仅仅74度的成绩。另外一点非常奇葩的现象是,在双烤测试中,GPU温度反而还不如单烤的时候高。
一开始用AIDA64和furmark做双烤测试,CPU在boost一小段时间后就会降频至默认频率,温度也会随之降回80度以内,显卡则一直稳定在72度左右。感觉有点可疑。居然只有72度吗?
从GPU-Z的检测结果来看,这块移动版1060和其他机器上的频率设定没有区别。(这是早先385版本驱动下的截图)
换个软件再来看看双烤情况,everest只勾选CPU。显卡咱换个软件,Heaven4.0基于DX11,开启极限模式。
双烤开始后,CPU表现相似,都是boost一下之后降回默认频率,而GPU温度还不如刚才高,仅有70度。
再来看看单烤的情况,同样使用极限模式进行烤鸡。在单独运行的情况下,CPU boost始终开启,温度稳定在75-78之间。显卡则最高可以达到74度,当显卡达到该温度时,风扇就已经全速运转了,温度不再上升。GPU频率仍然比默认频率高一点点。没有降至额定频率以下。
看来这台机器在散热策略上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毕竟在之前3Dmark测试中成绩也没比其他1060的笔记本成绩低,散热又让1060不至于因为过热而降频。CPU采用的策略相对比较保守,只要超过80度就不再boost回到默认频率,这种频率设定的策略对于游戏本来说应该是有过考虑和优化的,缺点是可能会稍微降低在游戏中的性能。作为一台2.5KG,相对轻薄的游戏本来说,价格低廉的低端游戏本。这个成绩应该算是令人满意的(可以比比惠普暗影精灵2pro的散热配置和策略就知道了),毕竟需要极度压缩整机成本的情况下,散热器黑化都可以不要,那么多热管串并联的改良方案就更加不可能被接受了。
使用感受
自己用了一段时间,感觉就是相对的平衡。在预算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基础硬件的性能,这包括大家都看得见的CPU和显卡配置,也包括最大限度的散热能力。其他细节处理和彰显高档、豪华的元素在这里是完全没有的。全部未经黑化的处理的散热和相对粗糙的塑料模具本身也印证了这只是一台入门级的游戏本。
个人认为,在配置点的取舍上会让人觉得有些奇怪,其实完全可以放弃相对鸡肋的低频单元,让散热器整体黑化,并给底壳加上防尘网。毕竟使用多年以后,当风扇和主板已经积满尘土,热管和散热片也是氧化严重的时候,才能体现出防氧化处理(黑化)的重要性,当然,也可能这款产品的设计寿命根本达不到那么久……
另外,是否也可以考虑是否在这个产品档次全都不配置RGB可编程光污染键盘,如果想要这个配置,请买更高档的X6或X7系列,用以作为产品线的区隔要点。也许设计师正是考虑到这个价位产品的配置差异性(比如只花6998只有X1有RGB键盘,当然我没有做过特别完整的调查),才会考虑坚持使用高成本的RGB键盘。
盖子上的logo被保留应该说明,设计师认为会亮的logo应该是游戏本应守住的底线。相反的,平时都在机身下方或背面的散热组件是不大看得到的,所以黑化可以放弃的。这样的原则是不是像极了国内某些汽车主机厂呢?在充分调查了目标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预算情况后,这样的产品在所难免。毕竟笔记本电脑产品不太可能涉及安全和后期成本问题,所以这样做也是可以被允许的。这样的消费观念应该还是某些企业在很早以前就种下的苦果吧。
另外,由于设计产品本身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所以部分细节仍有欠缺:
1、按键背光影响正常操作逻辑。背光键盘为了照顾色彩的美观,对大小写、滚屏和小键盘三个锁定键没有任何特殊颜色变化的脚本设定,无法通过键盘上光的颜色判断目前是否锁定,只能看win10在屏幕上的提示,非常不便。目前机械革命全系列产品应该都有这个问题。
2、电源知识灯颜色不直观。指示灯位于键盘上部的左侧,之有红色和绿色两种颜色,这和更高端产品的双灯指示逻辑不同,只能有灯灭、红、绿三种逻辑(顶多再来个橙色),那么如何对应是否充电、是否开机这四个逻辑是一个小问题。比如是否可以考虑如下设置方式:
不开机充电中:红色
开机充电中:红色
不开机不充电:灯灭
开机不充电:绿色
3、模具结构有待改进。既然要更低的成本,何不改为全开放D面模具,更方便玩家自己更换部件和清理风扇。同时这样的设计还可以避免C面出现和D面的接合缝隙(也就是地包天结构),提高C面的整体视觉感受,也不会出现地包天结构里每天因为手的摩擦而藏污纳垢的情况(具体可参考HP ZBOOK15 G3,只是结构,不是材质……)
4、电源开关按键反应慢。一般的笔记本在按下电源的一瞬间,电源开关亮起,然后屏幕亮进入自检,但机械革命X1是按下电源大概3秒后,电源指示灯和屏幕同时点亮。总会给人开关没按到位没开机的感觉。
5、随机软件不给力。机械革命随机配置了两个软件,一个用来控制键盘和机身前部的灯光效果,还有一个是类似惠普的assistant support,可以查询机器信息,更新驱动等功能。这本来是个很方便的东西,游戏玩家需要经常更新驱动,这种方式效率更高,速度更快。但机械革命这个软件所有驱动从来都没能成功更新过,下载安装后只会不停的重启,最后还是什么都装不了。
写在最后
这款笔记本的推出其实对于厂家来说是无奈的,毕竟又将产品线向下端延伸,降低价格,做出了追求所谓性价比的产品,那么瞄准的就是多数钱少话多的玩家群体。这些玩家相对来说对产品的理解还停留在参数、跑分层面,可能他们的钱包也不太允许他们关心其他的点。而在主流笔记本厂家不断压低下限价格的红海大环境下,可能做与不做这样的低端机型更是两难局面。这对于开创游戏本行业的alienware或者整个行业的价格屠夫神舟来说也许不是个问题,但对于所有定位在他们之间的品牌来说,如何能做出特色,赢得溢价,每个厂家都会面对这样的难题。低端产品必须尽可能降低价格,只进行必要的配置堆砌,就像10年前的DIY攒机。这样的模式在红海市场下还能再存活多少年,而且由电竞、直播和网络游戏带来的游戏本黄金年代,还能持续多长时间,谁都不知道。
记得最近在网上翻来翻去找笔记本相关资料文章的时候,看到一篇帖子,问在7k(具体是多少钱不太记得了)预算下就买不到72%色域的屏幕吗?问这个问题的,兴许是个做设计又想玩游戏的学生党吧。在存储和面板价格一路飞涨,包材价格已经翻了几个跟头的2017年年末,各大笔记本厂家要面对的问题真的可能会是电脑越卖越贵的尴尬局面,因为即使是惠普、联想这样的大厂,也需要面对原材料价格异常波动的影响。只是好在他们大量采购,且和原厂直接签约可以减少二级市场炒货带来的多重不可预测的价格负面影响。这个问题也像极了前几年车市上的某个问题——这个车(合资品牌)都十几万了,为什么还不标配ESP,欧洲美国都进行了标配啊。答案很简单,想要更好的,加钱就可以了啊,既然觉得自己命这么重要想要ESP功能,却不能多加一万块钱买高配置还能附带ESP功能的车型呢。对于目前的低价位游戏本市场道理也是一样,美观的设计、强大的散热、优质的屏幕,这些东西无一不是需要用钱换来的,你在抱怨厂家为什么不加400换成72色域高亮屏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多出1000块钱或者买了电脑自己换屏幕呢。这样的消费习惯只能让厂家在不断cost down的前提下无限恶性循环,最后落得大家只能卖账面数据本子的局面。
我们再以厂家视角思考这个问题。当某些本土品牌设计了高端游戏本,配置顶级处理器和显卡,价格也甚是高昂,BOM看上去也是非常耀眼,甚至说非常厚道了,但这样的本子却卖不出去。毕竟手中握有如此多预算的人,不会再考虑单纯的配置堆砌,对设计、品牌同时也有了一定需求。那么这时候,本土笔记本电脑厂商又被人摸到了软肋,毕竟常年靠性价比过日子,缺乏品牌拉力和用户粘性,又请不起高端大气的欧洲设计师,当然很难做出让土豪们满意的本子了。“高端”产品卖不出去,卖不到量这个型号就要赔钱,这样大家又被逼着去做低端产品,无限恶性循环。如何能破解这个怪圈,应该算是世界难题了吧。当然,即便如此描述,这里还是把产品线发展的事情想的过于简单了。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也许成功=产品+机遇+X,后面这个X我也说不清到底是什么。虽然这个产业的大格局已经不太可能被颠覆,但能抓住机遇、做出产品并掌握后面这个未知数X的人,也许能在某个细分市场开启新的蓝海,应该才是最让人期盼的事情吧。
完
sisi
现在准系统笔记本是不是衰落了,大家基本都用品牌机了?
在学生游戏本只有蓝天且普遍砖头,可换CPU和显卡的时候应该是比较流行的,现在都焊在主板上了,也就没啥准系统可讲了。
遗憾啊,家里还有台微星的16F2,当时也算挺良心的,还屏蔽了核显。
如今微星也是准系统平台输出的一大厂家了,不过感觉产品总是不怎么用心……
35435ng
分区版主
游戏本这个定位一直觉得是个伪市场细分。不过这几年忽悠的够起劲也的确拉低了玩电脑的门槛,毕竟现在太多年轻人忙着XXOO拆电脑都不知道螺丝怎么拧,装机这种事情的确不现实。弄个游戏本,现成的打打游戏正好。
这个定位从伪细分走向真细分应该是老黄9系列显卡以后,整体价格下滑,学生也愿意花钱买了打游戏,虽然学校里面用不着搬来搬去但还还是有个能打游戏的本子方便。各个牌子的游戏本在学校还有专门负责推广的学生,是有提成的那种。 很早以前我们上学的时候,本子能不能玩山口山,会不会卡被作为选购笔记本的标杆,但那个时候产品功率高性能差。现在基本上花当年的预算都能买到不错的游戏本了。
apple
支持
Abagun
专业评测 一直接受不了游戏本,笔记本就只用macbook了
应该说这个市场本就不是笔记本本来的底盘,只是顺势而为风口起飞。
Goodbye
好帖支持!
loong
本土品牌要打破怪圈,就要敢标价,做工要好,CNC要细。
我也摸过这个牌子的深海幽灵Z1,高端定位,外壳质量贼好,连转轴手感都透着高级感。但是设计上没有突破,价格巨贵,品牌拉力不足,最后造成几乎没人购买……
沙丁鱼
支持国产!
珊瑚
这个配置,吃不了高画质鸡。
June22
用心之作,学习!
Frank
lol,游戏本该如此!
iD3
非常详细的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