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伦敦第一座木桥横跨在泰晤士河,这座曾经被人们称作“伦底纽姆”的城市,便注定开始了她浪漫的旅程。
用一秒钟24帧的速度,去看伦敦上空的流云,它们是这座城市里遮蔽阳光的屏障。而在隽大鹏眼中,它们是上帝赐予伦敦最好的礼物。置身于圣保罗大教堂顶,把眼睛、镜头和心都放慢,眼见的一秒里似乎只有连贯的十几帧。阴云在整个城市的上空流动,被笼罩其中的建筑看似静静不变,但人们却还在匆匆地穿梭其中。放慢快门的等待,是“咔”和“嚓”之间的距离,自然模糊了天色和人流,城市里最老的“主人们”——大本钟、塔桥、圣保罗大教堂,等等,仿佛不禁在时间的长流中慨叹:当伦敦的脚步慢过了你,才是这古老城市彰显其最本真魅力的时刻。
萨廖埃尔·约翰逊曾经感慨地说,“当你对伦敦厌倦之际,就是对人生也已经厌倦了”。在隽大鹏眼中,这并不是一个表面奢华的城市。提起伦敦,大多数人都联想到“雾都”之类的、并不欢愉的词汇,因为伦敦确实与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许是和它的经历有关,也许是多年的战争将它动人的笑容洗刷,也许是过多的伤感记忆将它的眼睛湿润,伦敦是极易哭的,每次痛彻心扉都禁不住流泪,至此大雾弥漫。
有着三四百年历史的英国古代建筑分布于泰晤士河两岸,泰晤士河畔成为煽情之雾的源头。哥特式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斯科特将它的风格做了小小的改动,从诺曼式到文艺复兴建筑的式样,但仍离不开哥特式建筑的高耸尖塔和直线式的塔楼,热烈如火。伦敦漫长艰难的历史也造就了一批浪漫的文人和画家,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创作的源泉和毕生的归宿。全世界的灵感好像都聚集在这里,站在大雾弥漫的街头,激动得让人“窒息”。莫奈带着凄凉和忧郁来到伦敦,走到伦敦的桥上遥望远方的海平面,越远的地方似乎越清晰,因为脱离了雾的遮掩。于是,日出,在那一刻铭刻在伦敦的雾里,也铭刻在那遥远的天边。
层出不穷的钢筋混凝土并没有掩盖它们的光芒,摄影师把声音只留给大本钟指针的“滴滴答答”声,把颜色完完全全地还原给最纯粹的黑与白,简单地放慢脚步,在伦敦上空迷蒙的云雾里,等待那道可以刺穿厚重阴霾的温暖阳光。
在我的镜头中伦敦是固执的,她没有因时间而变,无论是好的形象还是坏的,伦敦都始终在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并快乐着。有时候在空气中嗅到一丝芬芳的清香,请不要惊异,也许那是小路边的野花带给你的惊喜;或者是伦敦街头的酒馆里散发的酒香,正如嗜酒文人笔下所写的:酒好喝,是因为难喝;伦敦变了,是因为它没有变。
也许只是时代变了,那雾即使有,也不再令人惊奇,虽然钢筋混凝土浇筑的现代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也始终代替不了这座城市原本的那些古老建筑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基调,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这一刻却总也是慢的。
若然1812
经典机位,漂亮中正。
apple
真不错!
aN
这里伦敦上镜应该是最多了吧?
平井老哥
过瘾啊。楼主的世界游记。
沙丁鱼
丝滑丝滑。
珊瑚
喜欢这组
June22
好文好图!字里行间充满了拍摄的快感,并通过图片将之传达给读者
loong
大爱!好美的长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