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过,如果波兰只选择去一个城市,那一定是克拉科夫。网络上也有这样一句话:“去波兰旅行,可以不去华沙,但绝对不能错过克拉科夫”,连华沙人也这么说。波兰金狮奖导演尤利斯·马休斯基的经典电影《盗走达芬奇》(2004)是在景致优美、引人入胜的波兰名城克拉科夫拍摄的,“大盗舒玛”在阳台上俯瞰克拉科夫时,禁不住感叹道:“哪有比克拉科夫更美的地方啊?!”
如果把华沙比做北京,那么克拉科夫就是波兰的西安。克拉科夫是波兰第三大城市,北距华沙250多公里,历史上波兰的故都和文化中心,素有“波兰民族文化摇篮”的盛誉。文艺复兴时期,波兰是欧洲东部最繁荣、最强大的国家。由于能够从立陶宛和俄罗斯那里接触到蒙古和中原文化的先进知识,波兰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着欧洲最先进的国家的美誉。而克拉科夫则是欧洲文化和科学的中心,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就曾在克拉科夫大学接受教育。克拉科夫是欧洲大陆上对犹太人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犹太人的智慧极大地促进了克拉科夫经济的发展。克拉科夫旧城区在1978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确认为“欧洲文化之都”,一直被旅游杂志称为"新布拉格",也被人们称为是"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克拉科夫(Kraków)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个除暴安良的英雄形象。相传在古代,维斯瓦河里常有一条恶龙兴风作浪,把美丽富饶的河岸两旁的民众搅的民不聊生。一天,住在河畔的鞋匠克拉科夫想出一条妙计,用一只肚子里塞满了毒药的羊毒死了贪婪的恶龙。自此,河水清清,波光粼粼,人们从此建立了城市并以英雄克拉科夫的名字为这里命名。
除了传说,有记载的关于克拉科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那是这里已经是一座闻名遐迩的上步,并于11世纪上半叶成为了波兰的首都。在蒙古入侵遭到破坏后,克拉科夫在卡拉米日君王在位后迎来了黄金时代,百花齐放百舸争流,欧洲各地的著名艺术家和建筑师慕名来此,兴建了各式各样的建筑留下了数不清的艺术瑰宝,那时的克拉科夫是欧洲最大最漂亮的城市之一,并建立了波兰第一所大学。虽然随着迁都华沙是这里失色不少,但这里依然是波兰的文化重镇。也是二战中波兰唯一未遭到严重破坏的城市,可以说克拉科夫是幸运的。战后这里兴建了工业新城,使得文化中心又向着新的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发展。
克拉科夫老城区宽约1公里,长1.5公里,平面像个乒乓球拍,拍柄朝南。全城仍保持着中世纪风貌,名胜古迹大约有700多处。其中最负盛名的瓦韦尔宫和中心广场是波兰14至15世纪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景点最多,游人也最多。黄昏时分的瓦维尔城堡被夕阳染成金黄色,伫立在维斯瓦河畔高地的维瓦尔城堡,是波兰最古老的宫殿之一。从1038年起直到1596年迁都华沙之前,波兰王室一直居住于此,至今仍然是国都皇城荣耀的象征。这里的皇家大教堂是波兰历代国王加冕和逝世后安葬的地方,波兰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的灵柩也安放于此,其中有声明显赫的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波兰著名诗人密茨凯维奇,以及在2010年坠机事件中罹难的波兰前总统卡钦斯基。络绎不绝的行人不时驻足在维斯瓦河畔慵懒着享受着余晖的温暖。玉带般的维斯瓦河蜿蜒前行,带着克拉科夫人的骄傲,这条波兰最长的河流,从西里西亚的贝兹基德山脉出发,穿过北欧平原,流经克拉科夫,华沙,最终汇入波罗的海。
历史上的波兰无疑是苦难的象征,尤其是二战时期,鲜血和杀戮浸透着这里的历史。由于是欧洲最重要的犹太人的聚居地,源于公元十一世纪,第一批犹太人从布拉格和德国来到波兰,三百年后,卡西米尔大帝下诏准许欧洲各地的犹太人到此定居,这座城市也因为犹太人的才智而迅速崛起。但这也造成了日后战时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发生的那一幕幕悲剧。以克拉科夫为背景拍摄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里纳粹党卫军军官曾说过“今天就是历史。今天将会被永远记住。很多年以后年轻人将会对今天充满好奇。今天就是历史并且你们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六百年前,当他们到处散播对黑死亡的谴责,所谓的大卡西米告诉犹太人他们应该到克拉科夫去。他们来了,他们带着财产来到这座城市。他们定居下来,在商业科学教育和艺术上兴盛起来。没有他们带来的东西就没有它们的繁荣。六个世纪以来,这儿是犹太人的克拉科夫。到今晚为止,这六百年将会是谣言。他们从来没有发生过。”纳粹德国攻入克拉科夫后杀死了波兰最古老的雅盖隆大学的全体教师,5.5万犹太人被送到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但是战争末期德国撤退时没有对城市进行破坏,老城竟然奇迹般的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数百年来,这里仿佛还是停留在中世纪的时光里,依然是那时奥匈帝国的波西米亚式的生活方式。黄昏时分,庄严的教堂钟鼓齐鸣,让人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悠远而宁静。
Tiamo
帅爆了
ScoFildsh
分区版主
某图太鲜艳了,强大。
apple
赞
平井老哥
感觉对了!
June22
辉煌与苦难,都在悠远的钟声中安详
iD3
担心被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