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一套音乐鉴赏类系统的组成中,提供强有力能量的来源,后级放大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存在。
然而如何选择后级放大器,与后级放大器的种类可谓是非常让刚接触的用户感到迷茫。
这次来谈一谈几大后级放大器的分类,与功率的选择大小。
(图片仅以插图形式)
后级放大器的分类
后级放大机器分为电子管(胆机)和晶体管(石机)两类。
胆机为电压放大原理,石机为电流放大原理,所以两类型间的功率数值是不可直接比较的。常见的胆机功率瓦数是两位数以内。而石机则是两位数起步,大到千瓦计算。
通常类型的胆机都以声音甜美柔和,温暖耐听,稍有些黏质的感觉,被众多烧友所挚爱,也被称为胆味。但是胆机的能耗高,声音速度感偏慢,胆管升级累等原因,而不被一些烧友所喜爱。
石机中的分类又以甲类(A类放大),甲乙类(AB类放大),数字类(D类放大)三种,各有特色。
如果把驱动喇叭的过程比作船运,音量越大货物越重。那么甲类是无论货物轻重程度,每次都用载重量最大恒定的船去运,永远处于满负荷状态工作,保证百分百的无失真。
甲乙类则是根据货物的轻重,用相应载重量的船去运输,但是对于货物突然出现的重量增减,而造成的重量判断失误,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
数字类与甲乙类类似,先把货物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缩打包(数字化处理),运到目的地后再进行还原作业。
以上基本分类中,往往会感觉甲类失真小,声音肯定最好的错觉。但在现在石机技术的成熟化,HI-END厂家努力中,今天的甲乙类后级,失真率已经与甲类不相伯仲。而且拥有自己独特的声音特性。
甲类造假高昂,能耗高,发热量极大,等缺点,也让市场份额越来越小,真正在做纯甲类的厂家也越来越少。
数字类放大后级虽然很容易把功率数字指标做得很大,随便便是几百甚至几千瓦,而且价格不贵。但是音质比起模拟类(甲类,甲乙类)而言,仍旧拥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HIEND中没有绝对,在数字类放大领域一样也有登峰造极的作品。
后级放大器的工作方式
后级放大器负责信号的放大,产生足够大的电流去推动音箱的喇叭单元,令其发声。
如果把声音比作沙石,那高频就是细沙,中频为石子,低频为巨石块。后级就像一个水泵,需要产生足够大的水流,去推动这些细沙,石子,石块。每一条水流的流量和压力都需要对应那一块部分的沙石体积和重量来匹配,才能保证动作的准确与不失真。从20Hz到20kHz,即使是以1Hz为单位,也需要19,980条线路去分工。
功率增加一倍,声压级仅增加3dB,但理论距离增加一倍,声压级则减少6dB。所以空间与大,需要的功率则越大。但是功率越大,虽能撼动巨石块,却未必能将细沙推顺。大功率释放后的推动过程中,高频刺耳,声音变粗,也是非常常见的变化。既需要雄壮有力,又要温柔细腻,当然是极其难得的,所以这也是HIEND类后级放大器昂贵的原因之一。
后级放大器的功率数字之谜
后级放大器被现在普遍烧友所认为的标准是功率的数字大小,而这是否真的是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呢
答案显然是 不是的。前文提到石机与胆机两类放大器的标称功率落在了两个完全不同范围的值域内,晶体管功率放大器通常上百瓦,而电子管放大器一般数十瓦,高的不过50瓦。这里的原因有很多,一般认为,这也与动态承受能力有关。电子管放大器因为结构问题,能够承受比它标称名以上更大的动态范围,而晶体管放大器却不能做到这一点。一旦超过“功率限度”的信号进入,就会出现“削波失真”,而这样的失真很容易被感受到,并且造成“声嘶力觉”的感觉。
电子管放大器的标称功率,在实际使用上和听感上,相当于标称功率8~10倍于此数字的晶体管功率放大器。8w就相当于60-80w。
然则,正常听音环境中,一般家庭20平方的面积与2.8米层高的房间,约合50立方米的实用空气空间体积,普通效率的音箱功率峰值也就在10w以内,正常音量范围功率也就1w上下。
这就是说,即使8w的胆机,在绝大数情况下已经能完全满足听音的声压需求了。平常经常会见到某种论调,一定要100瓦以上的后级才能推动某某喇叭,?这个其实也是一个否命题,大于100w的后级可以满足一定的动态需求,但实际平均功率也就只有几瓦。
虽然胆机的承载能力较强,但同样的,胆机的动态还是会稍逊于同类石机。晶体管后级的动态容量范围,也令它们更适合一些爆棚的音乐。
千瓦功率数字的真实
那是否那些1000w单声道的石机放大器真的需要呢。答案是 是的。
一 是为了满足瞬间大动态的需求。
二 是为了推动一些低灵敏度的喇叭。一些拥有多个大型低音单元的音箱组合。
三 是如果能够提供大功率的话,电源储备也同时是非常充足的,所以大功率后级通常阻尼系数也非常高。
说到了大动态需求的功率数,我们接下来绕回纯甲类放大器功率往往只有十位数W,是否比同类的甲乙类100W+的更好呢。
这个问题,我们主要从听感上去比较,而不是动态范围。
甲类放大器通常是用来欣赏高保真的音乐重放,不会用它来和拥有数字标称的超大功率动态范围的甲乙类来比较谁更能够“爆棚”。
甲类放大器的声音很好听,也有了万人向声音的称号。它的工作点令晶体管始终处于线性放大区,不但消除了两类失真(交越与开关),而且还具有非常优秀的“控制力”,尤其是在小音量下,对扬声器的控制力更是极佳。相比之下,甲乙类因为根据需求的变化,往往并不能达到一个最佳工作环境。但是把甲乙类放大器的的音量打开,提高控制力,提高功率余量,能令甲乙类拥有更好的工作状态。
所以从听感角度而言,小功率的甲类放大器是完全可以与功率比它大得多的甲乙类放大器匹敌。
总结:
放大器的能力发挥是需要结合空间问题,普通50立方米实用空气体积的房间,一般推动喇叭的平均功率也就1w左右。影响声压级数的还包括房间的建声情况,与现实隔音等问题。
所以对于普通烧友而言,一台能适合发挥状态的后级放大器,才是重中之重。
以上,希望本文能对大家选择后级放大器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pws
科学家sco
沙丁鱼
金嗓子霸气
若然1812
科普好文。
apple
学习了 好文
Abagun
很有帮助的文章 ps:金嗓子真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