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bin君其实很早就想写伟大的女大提琴家。但是懒癌晚期的我,始终是觉得躺着欣赏音乐比提笔疾书舒服多了。据说懒人的创造力比普通人高十倍以上,哈哈!
本身历史上大提琴家并不如小提琴家和钢琴家来得多。所以除了几个有名望的以外,你说用手指头掰几个大提琴家总觉得一双手往往都显得多余。如果要说女大提琴家那就比活化石都要稀罕了。当然写到这里,如果您还了解点古典音乐和唱片的话,毫无疑问,您脑子里蹦出来的大提琴皇后肯定是杜普蕾。关于杜普蕾的故事太多了,您要是在度娘里输入这三个字,关于她的故事和文章及八卦绝不亚于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啊!当然如果您是资深古典乐迷,您还能列举出比如说古德曼,哈内尔,瓦列夫斯卡及陶尔(也是位传奇女大提琴家)等等。而今天的主角是奈尔索瓦,资深乐迷肯定有听过她的的录音。为什么我把她称为大提琴无冕之后呢?因为杜普蕾的光环太耀眼了,以至于淹没了很多皇后。实际上她的造诣绝不亚于杜普蕾,相反她更接近于19世纪的质朴。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身世吧!看她的姓应该是俄国人,的确她父母是俄国裔犹太人。她全名Zara Nelsova,而她本人却于1901年出身在加拿大,生日比我迟几天哈!5岁就在当地演出了,也是个天才级的演奏家。后来随父母全家移民到伦敦,在伦敦大提琴学校跟校长Herbert Walenn学琴。经巴比罗利爵士(大名鼎鼎的英国指挥家,也是Robin君非常欣赏的一位指挥)引荐给另外一名大名鼎鼎的大提琴家,没错就是发现巴赫《大无》手稿的卡萨尔斯。跟随卡萨尔斯学琴不但要有天赋,而且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分,琴技突飞猛进!1932年才13岁的她就在伦敦进行处女秀商演,而且给她搭档的指挥是大名鼎鼎的萨金特爵士,乐团是大名鼎鼎的伦敦交响乐团。在二战期间她成为多伦多交响乐团的大提琴首席,1942年又到美国进行处女秀,42年-44年又是音乐学院弦乐四重奏的成员。1949年又重回伦敦,在此期间接触了一些伟大的作曲家,如Samuel Barber(巴伯), Paul Hindemith(欣德米特), Dmitri Shostakovich(老肖) and Ernest Bloch(布洛赫),当然以布洛赫对她的帮助最大,因为这位作曲家专门为她谱曲演出。
1955年她加入美国籍,一直在全世界进行演出。1966年她成为一个在苏联演出的北美大提琴家。
而且……她很喜欢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一直致力于推广埃尔加大协!为了能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她把大协改成了钢琴伴奏。哎呦,大家一说起埃尔加大协谁不提起杜普蕾啊?杜普蕾简直就是埃尔加大协的代言人,谁知道奈尔索瓦在推广埃尔加大协时,杜普蕾还是个baby。60年代她渐渐退出演出舞台,到了纽约的茱莉亚音乐学院进行教学,直到2002年她离开这个世界!
其实本人手上流通过几张奈尔索瓦的头版唱片(均无立体声发行),当时觉得这种唱片肯定无人问津,谁知只要是金子总是发光的,不管是在白垩纪发光还是在21世纪发光!就像当年从苏联到西方演出的小提琴家,当时大家都认可奥胖,后来出来的柯刚就不怎么招人待见,以至于唱片公司发行唱片的量柯刚估计只有大卫的1/10,后来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现在柯刚的头版唱片远远高于奥胖的。当然这并非说柯刚的水平比大卫好,(我其实心目中大卫的地位还是比柯刚高。)高手在民间,没多久唱片又被人给拿走了。现在奈尔索瓦的唱片也是一年比一年高,他的小作品已经高到真要下手都觉得发烫的地步了。
正好手上有一张DECCA出的由布洛赫作曲的《所罗门》,这首作品其实为大提琴而作的协奏曲“希伯来狂想曲”,典型的犹太作品!DECCA于1950年7月发行,这首由作曲家亲自指挥由奈尔索瓦演奏的大协是奈尔索瓦第一次录这部作品,后来她在DECCA又录了一次,也是单声道,不过指挥变成了瑞士著名指挥家安塞美。因为她是DECCA签约艺人,所以她大部分作品都是在DECCA录制的。
因为手上有这张唱片,这种1950年发行的唱片到现在快70年了,不能强求它的品相了。然而我在播放的时候,不由为其录音和演绎所折服。一开始大段的solo大呼过瘾。奈尔索瓦运弓用力饱满,你很难想象这是在听差不多70年前的唱片。那种宽厚而不肥腻,质感与情感并重的琴声很难在现在的大提琴家上面表达出来。伴随着黑胶特有的本底噪音,清晰饱满的琴声反而显得更加真实和透彻。如果说杜普蕾在用绳命在拉琴,那么奈尔索瓦那种不纠结而又深沉泰然自若的演绎更讨我喜欢。这首原创犹太作品,曾被其他演奏者过度地渲染,但在扎拉•奈尔索瓦泰然自若的演奏中所传达出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犹太民族传统音乐的活力与尊严。不知不觉这首单乐章的协奏曲就这么听完了,其实在听完的时我一直屁股粘在沙发上动弹不得,似乎虚脱后没力气去把唱针抬起来。
现在这种作品已经很少有人演了。真是羡慕那个时代的人,那时候后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并存。爵士有兴起而摇滚和通俗音乐并未开始!人们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聆听大师们的作品和目睹其风采。
因为奈尔索瓦的唱片都是单声道,本身的发行量和时间已经决定她的唱片不可能大家都有机会聆听得到。但是有机会还是要收一些她的小作品进行欣赏。真想听听的她的贝大奏是什么样的感觉呀……
以前听CD总觉得这个不错那个也不错。现在听黑胶,你会发现一山还有一山高,甚至很多山峰犹如珠穆朗玛,整年都被云雾所遮蔽,根本就看不到其面目。有信一度芳容,就像发现新世界。黑胶的无限可能这是在数字时代你是无法想象的!但是,有前提条件,第一必须要资深,第二必须能辨别!
apple
学习了
Frank
谢谢楼主的分享,学到了不少。
您客气了
Goodbye
Zara Nelsova的CD是合集为主,LP真不太好收啊。
对,DECCA出国CD包子,LP尤其是头版,因为年代久远的确不好早,我经手一共也就三张
Miracle
关注收藏!
loong
拜读学习。
平井老哥
Zara Nelsova 的DECCA CD唱片也很赞的。
大厂做的应该不会差!
Victoria
我倒是有兴趣想写一个关于Thauer的帖子了……
陶尔也是个非常传奇的女大提琴家!这一生为情所困,期待V兄的美文!
Abagun
资深玩家的推荐实在是太棒了
嗨,瞎玩玩,有感而发!
梼昧狂客
前来学习,没听过她的录音,有机会试试
可以先到网络上找找她的录音,先try一下
aN
古典选片精品参考。非常喜欢来自楼主这样的黑胶收藏家的介绍,意义很大。
谢谢!
Tiamo
先顶后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