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其实是很残酷的,极少数人能留名千年,绝大多数不是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就是深深被埋在这条无情的长河中不为人知。当代想要出名太容易了,一条绯闻,一段神曲,甚至一次裸奔,都能浓重地留下N多搜索次数,此外再无活跃记录便极易被无视在汹涌的互联网潮流中。技术发展得太过于迅猛,很多人来不及跟上社会的节奏,便已被社会带着跑远了。
本人想写的,其实是两位德国女性音乐演奏家,只是她们都太过冷门,在当今已趋于冷门的古典音乐的世界里已经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了,甚是唏嘘。前段时间Robin兄在写女大提琴家Nelsova的时候提到了另一个女大提琴家的名字:Thauer,中文直译过来叫陶厄(或者陶尔),网上关于她的故事非常少。其实她的生平其实还是挺丰富的,出于对她的敬重与喜爱,本人把所了解的与大家分享一番。
Thauer与指挥家Zdeněk Mácal(兹德涅克·马察尔)一同讨论乐谱
Thauer在巴黎铁塔前的留影,此时她才15岁
陶厄17岁那年,也就是1962年,当她获得巴黎音乐学院的大奖时,她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各地巡游演奏,范围也不算大,主要是欧洲地区。同年为Attacca录制了她的第一张LP,内容是德国作曲家阿尔伯特(Eugen d'Albert)的大协、让-弗朗塞的无穷动(Françaix's Mouvement perpétuel)、还有一首舒伯特的阿佩乔尼奏鸣曲(Schubert's Arpeggione Sonata)。1966年在班贝格,她为DG录制了里格的第三号大无作品,以及上面提到的由作曲家亲自伴奏的让-弗朗塞的钢琴-大提琴幻想组曲。两年后的1968年三月,她那张最为著名的德大协录制于布拉格,指挥就是本文第一张配图的兹德涅克·马察尔。有说法DG原本继续出她另外两张LP录音,但因为1973年发生的悲剧,最终项目终止了。
此封面的LP即为Thauer录制的第一张LP,后由MYTHOS CLASSIC转制成CD
她在欧洲巡演的场次不少,大多比较低调,她出演的曲目也相对较固定,波凯利尼大协、里格大无、阿佩乔尼奏鸣曲、让-弗朗塞的钢琴-大提琴幻想组曲等。除此之外,她也涉及洛卡特里(Pietro Locatelli)、贝多芬以及理查德-斯特劳斯等作品。六十年代末期,陶厄在欧洲大陆巡演的时候经常与其他优秀音乐家合作,如塔特拉(Vilmos Tátrai)、费尔柏(Jörg Faerber)、马祖津斯基(Rudolf Macudzinski)等,不过均未留下过录音。就陶厄本人涉及的曲目库而言,1971年她在维也纳与维也纳交响乐团(Vienna Symphony Orchestra)有合作过布里顿的大提琴交响曲(Edward Benjamin Britten-Symphony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or Cello Symphony, Op. 68);1972年她与迪尔克斯(Neville Dilkes)带领自己组建的英国交响乐团(English Sinfonia)巡演的时候演奏了海顿的第二号大提琴协奏曲等。但她从来没跨越过大西洋,从未与柏林爱乐合作过,也没出席过法兰克福博物馆举行的音乐会。在某些程度上来说,她确实蛮低调的。
此封面的LP即为Thauer最出名的德大协,已由环球再版成CD
陶厄现在已经出版的CD录音有好几张,Hastedt出版的三套广播录音里,有斯特劳斯大奏、里格的第三号大无、肖斯塔科维奇大奏、圣桑大协、肖邦大奏、阿尔伯特大协、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德沃夏克大协、德南诺尼(Marcel-François-Georges Delannoy)大奏、舒曼大协以及德彪西大奏,具体曲目详情点这里;此外由环球再版,King发行的Hors du Temps系列CDSMBA-013有收录她63年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音乐院的现场,曲目为阿佩乔尼奏鸣曲、斯提科尔(Eric-Paul stekel)的作品忧郁作为即兴返场曲、还有一套由作曲家伴奏的让-弗朗塞的钢琴-大提琴幻想组曲,具体详情点这里;Tower发行的德沃夏克大协收录了她68年三月那次德沃夏克大协以及64年录制的里格第三号大无及让-弗朗塞的钢琴-大提琴幻想组曲,具体封面见下面附图。至于LP,除再版以外,她这三张LP的头版价格均在四位数欧元以上,早已成为大提琴狂好者手中的珍宝。此外,Apple Music里面有她德大协、里格第三号大无及让-弗朗塞的钢琴-大提琴幻想组曲可供欣赏,这三个录音均为录音室版。MeloClassic之前在Youtube上有发布过一个三分多钟的黑白视频,是她的采访片段,全片德文,可惜因Melo与Youtube就版权问题谈不拢而下架了,现在该视频片段还能在MeloClassic的Facebook上观看到。
此封面的CD即为Tower发行的德大协及让-弗朗塞的钢琴-大提琴幻想组曲
本人持有Tower和King发行的这两套CD,Hastedt出版的三套广播录音有数字录音数据。就听感上来说,Hastedt这三套广播录音里的演绎我个人感觉是最值得推荐的,不仅仅因为作品更丰富,在同曲目演绎上来说都要比录音室那几个录音更自然,此外就是King发行的CDSMBA-013,早年巴黎留学时期(1963)的演绎,青涩可口,让-弗朗塞的钢琴-大提琴幻想组曲里你能听出来让-弗朗塞明显气势压过了小陶厄,与后来的录音室版(1966)的势均及广播录音里(1969)的相互衬托是完全不一样的。至于德大协,本人听过卡普松(Gautier Capuçon)现场版,麦斯基、老罗等经典Youtube版,以及手中持有的众多CD版,表示听的次数最多的还是陶厄这版录音室版,动情最少,行进速度紧凑,大提琴部分与乐队势均力敌,三乐章听下来畅快淋漓,一鼓作气。手头上的马友友、麦斯基及杜普蕾版均是用情过度,行进速度非常缓慢,大提琴部分强压乐队。老罗和卡神版行进速度适中,用情适中,乐队部分感觉有些强势,但不失为德大协首推版本。至于老罗和切利合作的那版本人表示有点难以接受,所以不写了……里格第三号大无作品少有人录制,目前见到过的版本是霍尔舍于1962年录制的四乐章版,由Bayer Records发行;NAXOS这个大资料库也发行过一套完整的里格大无组曲,由霍伦(Ulrich Horin,一说霍林)演奏。Youtube上面就有很多版本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来听听。至于听感,因横向对比的机会太少,在此略过。其它很经典的大奏作品,本人经验不足,不再献丑。
Thauer这张侧脸照拍摄于1966年,同年她参与录制了圣桑大协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断断续续写了一个月,主要的参考资料是来自于The Strad于2015年4月份那期里面的一篇标题叫OUT OF THE SHADOW的文章,其中还有很多乐评家写了她的音乐会观后感,以及对她在某些作品处理手法上的一些见解。老外挖掘信息的能力远比我等强大,作为一名爱好者,本人非常希望能挖掘更多的现场录音,慢慢揭开这位埋没在历史长河里的德国大提琴家的面纱。
robin
先点赞,然后慢慢看
沙丁鱼
非常专业的科普。
the_light
分区版主
感谢介绍,学习了~
溜得快
Tower发行的德大协及让-弗朗塞的钢琴-大提琴幻想组曲这张听过,很好听。
apple
好文
珊瑚
非常感谢楼主的资料分享,收藏。
aN
大提琴的LP,往往会把阿佩乔尼炒得很高。
i97980xe
来到优点后初听古典,希望有更多科普。
iD3
楼主陶厄真爱!
平井老哥
mark, 学习了。
若然1812
Thauer也是我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