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不是演出商在朋友圈里发消息,我真不知道邓泰山在杭州剧院的演出的消息。知道他来杭州演出也是演出当天下午的事情了。这种目前还活跃在独奏市场的大师在家门口演出不去看那岂不是对不起咱资深乐迷的称号,甚至天地不容了!
世界级钢琴大师邓泰山(DANG THAI SON)1958年出生于越南。1980年10月波兰华沙举行的第十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夺得金奖及一系列特别奖项,他是赢得此项西方最高级别的国际钢琴比赛大奖的第一位亚洲人。如果人们想到他早期接受钢琴训练及发展的地点是在饱受战争破坏的祖国——越南,那么他的成功就更显非凡了。
一般人很难想象,越南会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孕育出一位世界级的钢琴大师——邓泰山。
1980年,在第十届举世瞩目的国际肖邦钢琴大赛上,邓泰山就是崛起的一位让欧洲人顶礼膜拜的大赛冠军。他是越南人,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人,自此二十年后,中国的李云迪才再次问鼎这一赛事。
而邓与所有天才的钢琴家不同的传奇经历是,他的钢琴摇篮是在防空洞里。
1958年,邓泰山出生在河内。他的妈妈为他取名“泰山”,取意于中国的泰山。那时,邓泰山的父母都是越南的职业钢琴家。而他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也都在钻研钢琴、小提琴。
邓泰山的父亲说,“我们家的音乐‘噪音’够多的了”,并不主张邓泰山学习音乐。但是,邓泰山从小就对音乐有一种特别的悟性,常常趁没人的时候自己“瞎弹”起钢琴来。
从1965年至1976年,他又在母亲的钢琴学院里坚持学琴十一年。邓泰山回忆,那时经常在防空洞里弹琴,别说没有录音、唱片等音像资料,就连曲谱往往只有一本,同学们轮着抄写……就在这种艰苦条件下,一代钢琴骄子邓泰山顽强地成长起来。
1977年,前苏联钢琴家卡兹访问越南,发现了这位音乐奇才,将他推荐至莫斯科音乐学院深造。
邓泰山到了莫斯科后,有了最好的老师、最好的钢琴、最好的学习环境,师从弗拉基米尔•那坦森及德米特里•巴斯基罗夫。
他说:“当然,还有最好吃的东西。”不知不觉学艺三年,邓泰山自己都不知道,他已经成了世界第一。
1980年,邓泰山申请参加了“肖邦钢琴比赛”。但由于他还是一名学生,没有办过音乐会、没有获过大奖,艺术档案几乎是空白,因而他的申请差点儿被拒绝。组委会考虑邓泰山是第一次代表越南官方的参赛选手,又是在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成绩也许不会太差,组委会就破格让他进入了比赛。没有任何思想包袱和压力的邓泰山把这次比赛当成了一次音乐会,全部比赛进程都显得轻松自然,幸运之神终于选中了他。
那年邓泰山22岁。
邓泰山在国际上虽然有很多演出,但是为人非常低调。不像其他肖赛冠军那样,一登顶媒体的炒作加上唱片公司的包装推广,所有的荣誉和金钱全来了。你看他在德意志唱片就录了一张唱片,其他的唱片大部分在小厂牌录音,由此可见发行量肯定受到限制。以至于一颗珍珠被埋在了沙里!也有可能跟他东方人的性格有一定关系。他演出时表情不夸张,动作幅度也算矜持,几乎没有言辞。但是我就特别喜欢这样特立独行的演奏家,个人认为他们内心深处藏的东西会比别人更多,从而从指间流露出更多真情,而非那些名头很大,但是虚的成分太多,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他们就是在表演!
12月3日晚在杭州剧院准时开演。一进到剧院内,我就知道这场演出主办方肯定是没宣传好,一楼主区都没有坐满人!也可能国人对邓泰山是谁都不一定清楚。若换了理查克莱德曼这种九流钢琴家估计连二楼都会坐满。
演出开始了,基本上我的噩梦也开始了。大师刚坐下,台下窸窸窣窣的声音不绝于耳。稍微宁静一会儿,大师终于开始了他的上半场第一个曲目,舒伯特的12首德国舞曲。然而大部分人用手机摄像,发盆友圈。很多都是家长带着琴童来听的,交头接耳的声音不绝于耳。坐在我后面的那个男人就像平常在茶馆里一样跟他的同伴讨论着弹得有多好。天呐,这还怎么听啊,我转过身去给了他一个愤怒的眼神,表示对他大声喧哗的不满,顿时清净了许多。但是没过多久,其他地方交头接耳的声音又此起彼伏。这也就算了,关键时刻手机铃声震耳欲聋的响起来,那时候大师估计会很尴尬,当然我更加尴尬!可是,不是一次手机铃声响起,重申一遍,不是一次。我在怀疑,这些观众的票是不是地上捡的,连基本的聆听古典音乐的礼仪都没有。整个上半场一共有6次手机铃声响起,跟大师的钢琴独奏俨然交相辉映成一首协奏曲了。
上半场的舒伯特德国舞曲,说实话,要不是手机铃声给我打强心针我都快要睡过去了。看来舒伯特并非大师强项啊!因为以前听过四眼田鸡弹过的德国舞曲,第一次听就有种浴霸不能的赶脚!当然四眼田鸡本身也是舒伯特的大拿啊!
上半场舒伯特过后就是肖邦的作品大波兰舞曲,哎呀,不得了!肖邦的作品第一个音符出来就觉得气度非凡,完全是另一个世界!整个音色突然间变得高贵,华丽,细腻!整首曲子行云流水,抑扬顿挫,毫不拖泥带水,简直了!果然是为肖邦而生的人,心中狂喜,暗自说这票价太超值了。
下半场,是当代作曲家潘德列夫斯基的钢琴作品。潘是被誉为当代活着的贝多芬。Robin君有幸听过这位活着的贝多芬现场指挥他自己的作品,我觉得太现代了!跟贝多芬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不过人家说他是大师,总有他的道理,虽然我不能接受!他的钢琴作品以前没听过,但是在邓大师的指下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一首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绝非深奥难明,也非现代主义般的类似噪音,让人大吃一惊!你就这样坐着安静听大师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抖出来,一切是那么自然,那么的不经意,那么流畅。总之两个字舒服!
后面是李斯特改变歌剧诺玛的的钢琴曲。说实在一般肖邦弹得好的人弹李斯特都不会太差。邓大师弹得真不算差,但是比起四眼田鸡和狼人贝尔曼我觉得还是差那么点火候。
下半场结束后,按我的性格观众水平这么差我肯定谢幕后直接走人了。但是我们的邓大师就是那么的nice,那么的友好!竟然还encore了两首肖邦的作品,一首玛祖卡,一首华尔兹。返场的曲目又是一种飘飘然的感觉。我总觉得他弹肖邦非常的温暖,犹如天鹅绒把你轻轻的裹起来。那种轻盈的氛围又浑然天成,有些音符犹如一颗小石子扔进秋日的湖面泛起阵阵涟漪,某些地方又如朽木遇春杠上开花,简直太美妙了!
演出结束后,厚着脸皮去后天跟大师合了个影。大师就是大师,一点架子都没有,大伙纷纷跟他合影签名。出了剧院,意犹未尽,拉着在演奏会才认识的一位留学回来的钢琴博士喝了杯咖啡继续唠嗑,这样冬日在户外也并不觉得冷!
溜得快
已定明年他来重庆演奏会的票了。
Victoria
加演的两场应该是已经准备好了的,广州那场也是这两首,先华尔兹后马祖卡,可惜因为租金问题没有签售会,我还带了好几张碟过去呢……
去后台签
the_light
分区版主
天哪,光看文字描述就觉得尴尬到想挖条地缝钻进去。 另:邓泰山当老师也做得很好,十七届肖赛里他教出来的学生们都很棒!
没办法啊,所以杭州剧院不大去,杭州大剧院还凑合,去的人大都是爱乐者
apple
涨姿势了
平井老哥
“跟大师的钢琴独奏俨然交相辉映成一首协奏曲了。”
惊呆了
沙丁鱼
同为亚洲肖赛军,不同的是李云迪,DG录了很多,中国人拿了会很高调宣传,各种演奏,晚会,新闻炒作,行外人感觉还不如越南人的氛围哈。
李云迪还年轻.
年轻人还在不断自拍圈粉和给小资杂志拍写真中。
长得帅不是错。
aN
记得他DG那张封面还很有书生气。
那时候感觉饭都没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