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非借则不能读。”
当自己和挚友感概宾得系统带来的视觉冲洗和惊喜体验时,挚友幽幽的吐槽了一句。
不禁哑然失笑。
毕竟“汗牛塞屋”的事也做了不少——虽然并没有多到“塞屋”的级别——对借书一词的比喻自是无言以对。
但在器材最多的那两年,也确实是拍片最少的两年。
自己不算是什么富裕人士,省吃俭用买来的器材,总会这里舍不得,那里摸一摸。昨天刚沾着高价买来的原厂镜头水把滤镜和外壳擦上一遍,今天又用新开的压缩空气里里外外的清理灰尘。看着阳光晴好,刚拿起来要出门拍照,又想到镜头各个光圈下的性能指标还不够熟悉,机身的菜单设置还没摸全,所有的按钮和组合按键还没记住。于是又找个舒服的角落坐下来,开着音乐,仔仔细细的看着说明书抚摸把玩。
不知不觉,拍照的时间又没了。
摄影的快感,远比购买器材要来的强烈和持续。
而行走在街头,拍摄的到底是他人,还是自己的影子?
tokyo shinjuku pentax k1 smc43
就和买书一样,崭新的影集和心仪已久的原版著作,到手之后又是盖章签名又是包书皮,摸起来都要洗手,就怕弄脏了。每次都从开头看起,生怕读的不够完整,错过了什么精彩的部分。最终一本书躺在书橱中慢慢的被遗忘落灰,直到数年之后再拿起来,发现什么都没记得住,什么也没有看得完。还不如站在中古书店里,从通勤的繁忙中偷来半个小时,看上一本影集,或者读一个章节的小说。尽管往往并不会买下什么,但读到学来的东西更多了。
买下什么,其实都只是满足了自己的物欲和占有欲罢了。
而沉溺于物欲中,会忽视掉很多其他的东西。
比如自己到底想拍些什么,比如为了什么而摄影。
忘却了物的外表,而专注于其内在时,才有可能回到原本的轨道上。
在拿到这台k1的时候,最初被告知只能使用3天。
原本也没有对这套配置有太高的期待,加上时间如此紧迫,便是连基本操作都没摸清就带着上街了,一边拍摄一边和完全陌生的菜单设置战斗,被完全不熟悉的按钮布局搞得手忙脚乱。
而且非常需要双手同时操作。
好在电子类的设置不太需要太多调整,常用的按钮数量也有限。
奇妙的是,明明是被机器搞的手忙脚乱的,却更加专注于拍摄的过程了。看来想老老实实拍照,那么相机就只能是一台相机,别的什么都不是。
于是,巨大明亮的五棱镜,防尘防滴的机身,构造特别且坚固的翻转屏,又或是小巧紧凑的机身,回馈清晰的按钮,像素高画质强的传感器,一瞬间都被抛在了脑后。和行走在街头的快乐相比,这些都显得那么的纸面和苍白。
与我何关。
我只想按下快门,再按下,尽可能的用这台机器多记录一点。
以至于,忘却了机器和测试,单纯的沉浸于拍摄的快感中。
以至于,直到现在,指尖还依然萦绕着k1那绵密又舒展的快门触发动作。
更小的单色肩屏信息量小但意外实用。类似于胶片机的复合式三转盘提供的则是完全电子化的功能设置。
作为一个拥有尼康和徕卡两套系统的玩家,再出钱养上一套冷门的数字单反多少显得有些器材重叠。尽管在各种公开和非公开的场合,自己都曾对k1做出过特别高的评价。
现在看来,似乎还不够高。
因为在返还机器的那天,我都动上了清理手头器材好买下K1的心思。
宾得在数位全幅上真的是勉勉强强的赶上末班车。借助IMX094的优秀性能,宾得至少在纸面上没有输太多。甚至,这块传感器在六年后的今天,依然是这个地表上画质最强大的cmos之一。
然而落伍了就是落伍,镜头群的匮乏不仅是原厂的缺失,还有第三方支持的减少。个人是完全不在乎镜头群的多寡,但改变不了更大一部分玩家的决定被其左右。毕竟这意味着能否把PK系统延续下去。
数位全幅上迟到不能改变的是色彩调校功力,这是老厂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在这3+3天的测试中,我快速的尝试了几个机内预设,最终选择了反转片预设作为机身直出的色彩,配合上K1机内的高光压缩设置,即使在jpg直出下也能有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些原片色彩。机身预设反转片,高光压缩开启,jpeg直出,仅供参考:
更加令人满意的是,宾得机身提供了DNG格式的raw保存选项。这让习惯于在lightroom中调色的自己倍感欣喜。真希望某些只会刷硬件的新锐厂家能够好好学习这种为出片服务的务实精神。
关于DNG调色后的表现请参考另外一篇文章
《the citizen》
https://www.ai.cc/index.php/view/info/578
如果说机身只是一个成像暗箱随时都可以更换的话,镜头作为我们截取世界的工具,是具有个性且难以替代的。
也许我们在第一时间会想到成像的风格,光圈的大小,焦内的锐度,或者焦外的柔美。
然而宾得则在此之前,提供了一些更加具有个性化的选项。
43mm,一个非常神奇的数字。
一般都是40/45/50这样的整数。然而宾得为我们提供的则是一个绝无仅有的43mm。
据说是取得135画幅的对角线长,也被一些玩家称为标头中的标头。
小巧的体积则是在街拍中强烈的自我暗示。
43mm为我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角度,他比35窄一些,更加的特写;但又比50宽很多,也不那么板正,有着35mm们的一丝漫不经心。她可以靠近对象做一定的特写,同时又能够带入更多的环境。我特别喜欢这只镜头的像场风格,更强调中心部分,而把边缘弯曲着向远处推出,非常符合人眼在捕捉视觉兴奋点时的感观。
最奇妙的是,她在手动模式下舒服的对焦手感,在这个动辄就标榜AF速度0.0X秒的时代,还有自动对焦镜头如此强调机械质量,真的是难能可贵。有时候,我会关掉机身的AF,一边晃悠一边用腰平位估焦,或者向左右平举甩出快速抓拍,就和习惯的徕卡一样操作。
在此,向43mm之父平川纯致敬。感谢他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视角。
31mmF1.8则和43mmF1.9走向了略微不同的风格,因为当初宾得非常希望能够把这个规格的镜头做成大光圈,而平川纯更坚持小体积,最终撤换了31mm的设计团队,牺牲体积,换来了F1.8的明亮视野。
然而31mm大么。
我不觉得。
尤其是对比市面上那些为了追求高规格而无节制臃肿的镜头,31mm依然是小巧精致的身材。
在看31这个神奇的数字,宾得就是这样的与众不同。如果说43mm还能找到135画幅对角线这么浪漫的说辞,那么31mm又是什么理由呢?
就像是43mm介于35和50之间一样,31mm落在了常见的28mm和35mm两个焦段之间。特别巧合的是,因为手机的等效28mm是4:3画幅,裁剪成3:2之后就刚好会落在了31附近。对喜欢用手机做构图练习的自己来说,这是多么美好的巧合。所以在用31mm扫街的时候总是流畅熟悉,连磨合都不需要,每一下快门都是毫不犹豫。
不知是视角更广的缘故,还是从手机构图带来的习惯,使用31mm总是在倾向于一种更平面化的构图风格,而这样的构图又需要镜头从中心到四周更加均匀的素质。实际上31mm也的确是这样的一颗镜头,她的成像均匀又稳定,更有强的刻画能力,不用多余的为畸变或者边缘操心,也不用刻意去强调虚化。
然而,真的要玩起大光圈,她一点也不输人。
小结
和K1系统的短暂相遇,让我找到了刚接触单反相机时的快乐。
一个陌生的界面,一个扎实的手感,一个漂亮的成像。
对于一台相机,我们到底还要些什么呢?
在数码相机愈发电子玩具化的今天,反而是这样一台没什么电子辅助能力的机身给我带来了最难忘的摄影体会。
这不得不令自己开始反思过去对器材的评判标准。
毕竟,相机是用来拍摄的,而摄影才是我们接触相机的最终目的。
推荐指数:★★★★☆
画质指数:★★★★★
对焦指数:★★★
便携指数:★★★☆
价格指数:★★★★★
allen2660
楼主,请问K1和镜头的图片是用什么设备拍摄的?太有感觉了
Astralark
43 这只头,中期最棒,号段有讲究的 ... 三公主在胶片上更能发挥实力
一米山羊皮
直出绿色真的是太好看啦!犹记的当初刚入手宾得k5iis时候的激动,最近打算升全画幅,本来打算入索尼的,看完这篇,决定还是回归宾得!感谢!
apple
不戴口罩的妹子
沙丁鱼
直出外的调色,有没有简易的滤镜分享一下。
ios app store搜索rnifilm
沙丁鱼
继续求调色图文教程。
Miracle
觉得楼主的图文往往比商业广告更诱人。
感谢支持~~~
若然1986
黑机配银镜,会不会不协调?
有一点点,有一些雅痞。黑B+黑L,黑B+银L,银B+黑L,银B+银L,我觉得最难配的就是现在的这种。 自己在用m5的时候曾经很长时间都是黑B银L,刚开始的非常的不习惯。
沙丁鱼
翠绿!
smlsk
恭喜楼主公主上新机
感谢支持~~
x_y
31mm的几张好喜欢。
同喜31mm的视角
i97980xe
“在数码相机愈发电子玩具化的今天,反而是这样一台没什么电子辅助能力的机身给我带来了最难忘的摄影体会”。 leica不是更手动吗?
当然了。所以我非常喜欢徕卡。
iD3
详细介绍在这啊。
没错,街拍图太多了,分开发。
沙丁鱼
绿色好看!求后期教程。
绿色的几张,都是直出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