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日常比较喜欢上一些偏文青类的网站,必然会看到有一类的机器的大量出现,那就是大底片不可换镜头定焦机型。这一类机型的用户大抵都是早早的脱离了笨重可换镜头器材的束缚,体会到了如同森山大道或者荒木经惟那样轻快又潇洒的拍摄体会。这一类用户中有一部分高端又有经济实力的可能投靠了徕卡Q,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负担的起这么昂贵的器材,于是善良又慈悲的岛国厂家为他们提供了一系列的经典型号。
本文的主角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富士的x100系列虽然没什么历史,但是依然拉来了富士胶片时代的经典机型xpan/tx2背书。必须要肯定,在光电混合取景器的开发上,富士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成功占领了一个技术的桥头堡。不管是x100系列,还是xpro系列,都给广大玩家提供了一个便捷低成本的感受旁轴取景的机会。
进化到最新一代的x100f,富士的光电取景器已经非常的成熟。它和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xpro2取景器几乎没有任何差别。明亮,提示清晰,光电模式切换流畅,这个取景器最大限度的在为玩家保留旁轴取景乐趣的同时,又利用现代数码技术弥补旁轴取景的一些先天不足。可谓用心良苦。
我热爱光学取景器,更加热爱旁轴取景器,哪怕在使用旁轴取景的这两年不到的时间内右眼度数莫名增加了100度,依然挡不住自己对这种不精确和充满想象的取景模式发自心底的热爱。
毕竟,摄影不就是在生活中捕捉稍纵即逝的偶然么。
老实说,x100的外观设计也的确很难让人讨厌起来。干净利落的线条甚至比高阶的xpro2更加好看。银涂装配合荔枝纹饰皮复古风格十足。机身正面的小闪光灯,与其说是照明,不如说是一种装点。
尤其是,富士还给x100f做了一个非常扎实的金属镜头盖。那个镜头盖的做工,甚至比机身还好出一个档次。
要是把这么用心的做工和材质放在机身上该多好啊。
x100f的操作界面都是在右手上的,除了取景器/背屏的显示模式按钮。这很好。能够一只手完成的操作,没必要分配到两个手上。满机身的按钮只会让人觉得设计师思路混乱做事无条理。x100f的布局则更像是一个经常行走在街头的摄影师分配的布局。
至于这个镜头嘛。。。富士实在太有自信了,一直没有更新。这个镜头的成像应该是有口皆碑的水了,对焦速度也是。镜间快门听上去很高端,实际上更需要镜间快门的gfx用户却没有享受到这个技术。
我几乎不喜欢这个镜头的一切,除了体积。对焦环非常电子,虽然af不好用,可是他的mf更糟糕。所以这个对焦环更像是一种为了配合机身外观设计的装饰品。光圈环的存在倒是有一定意义,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机身在最大光圈下只能用到1/1000s的快门,为了更快的快门速度,得把光圈降下来。
而他的机械和电子快门混合模式非常的难用。和xpro2那个聪明的脑袋不一样,这个机身放在A档上只会曝光乱飘,完全没有可用性。这让我很恼火,同样是富士的机身,xpro2上不会出现的低级问题,为何会在x100f上出现呢。
更不提x100f那个缓慢的开机速度和糟糕透顶的续航了。
样张部分
因为不顺手,我几乎拿不出什么样张来。。年初的时候带去日光温泉,三天的旅途让我受尽了这台机器的折磨,以至于最后放弃了使用,直接手机了。
小结
你看,这就是真正的样子货。
它有漂亮的规格,精致的外观,有复古的操作,用起来却不如一台手机顺手。
便携高画质这个概念就像一张大饼,它给很多玩家画出美好的可能,既不用增加器材的负担,又能享受漂亮的画质,还能有不错的装逼效果。
实际上,x100f交出的答案是:一个合格的穿衣配件&一个不合格的相机。
因为快门和镜头的缘故,它不能满足用户对画质的期待;因为对焦和电子算法的问题,他不能满足用户对快捷拍摄的期待;甚至因为它孱弱的续航和缓慢的开机速度,它并没有降低器材在旅途中的存在感,反而还成了一种糟心的负担。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似乎就在说它呢。
所以,我要给出目前第一个差评。
优点:体积重量轻便,外观设计漂亮,光电混合取景器独家绝学。
缺点:和拍照相关的部分都是缺点。
推荐指数:
无法推荐
apple
棒
void
分区版主
毒,德,大,学,买...GFX
沙丁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三爷有点狠,可为什么拍那么好。
dpr
其实难副?!
funkdunk
我就配合一下语境,让你不买GR,该。
那。。。过段时间测个GR试试?
iD3
第一次看楼主吐槽。。
loong
孱弱的续航,缓慢的开机,对焦和画质也不行,富士应该回炉重造。
平井老哥
2333,无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