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入钢笔坑,一个人往往难以避开日系的三大品牌(百乐Pilot,白金Platinum,写乐Sailor)。
从左至右分别是
百乐 Pilot 74 custom/白金 Platinum 3776 century/写乐sailor 1911s 14k
在这三支现产入门金笔中,白金3776更是受人瞩目,在2012年前后掀起了一股讨论的热潮。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功于这款笔在同等级中最大尺寸的笔尖(继而带来的相对丰富的书写反馈),以及红蓝两款笔杆的高级质感。时至今日,3776教堂蓝也绝对算是新手入门,体会钢笔赏玩乐趣的上佳之选。
如果说3776是白金在入门阶段的诚意之作的话,那么出云系列就是白金在量产顶级的集大成者了。
【日系钢笔的分类较为复杂。严格意义上来说3776是指某一种笔型,而本文中的3776特指3776 century,也就是14k金尖款。相类似的,本文中出云也特指这一笔型下的非限量溜涂款。】
包装十分简洁,并没有繁复的设计,每一处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作用。附送的小笔袋有两处存放备用墨囊的小夹层,墨绿色的绒布也更能体现出笔的质感。
接下来就是今天的主角:
白金 出雲 溜涂
空溜/枇杷溜/赤溜
出云是白金在2010年推出的系列,得名于日本出云市。出云市以造纸闻名,且是白金创始人中田俊一的故乡。出云的溜涂系列除了现产的空溜、枇杷溜、赤溜之外,还曾有黑溜款。
三款溜唯一的区别就是各处过渡边缘的颜色。空溜为绿色,枇杷溜为木色,赤溜为红色。
【停产的黑溜款通体黑色,在强光下边缘部分会显出隐隐的红色。】
所谓“溜涂”,其实就是一种日本传统的漆器工艺。先上底色漆,然后在底色漆的基础上层层涂漆,上每层漆之间用碳粉进行打磨,最终才形成通体黑色的效果。加之层层覆漆并不能完全覆盖底色,连接处以及边缘部分,底色漆就会以渐变的方式得以显现。
【japan一词首字母大写指“日本”,不大写则指“漆器”。现在比较知名的涂料品牌“立邦漆”,其实名字Nippon也就是“日本”一词在日语中的发音】
以枇杷溜为例,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漆面下若隐若现的木色
不得不说白金对于颜色微妙程度的把握确实精准,将颜色表现如此高级的溜涂工艺用于制笔的只此一家(另一家善用溜涂工艺的中屋也算是白金旗下)。从结果来看,白金的决策近乎无可挑剔,反观写乐售价高昂却让人一言难尽的有田烧系列,不禁让人对白金的审美水平高看了几分。
【前面所提到的白金3776教堂蓝也是因其介于透明与不透明之间的颜色表现,而受人喜爱。】
——————————————————————————————————————————————
既然是量产顶级的集大成者,白金的诚意自然不会止步于外观。
出云本身作为一种笔型设计,也是非常考究的。
长久以来,日本钢笔都深受西方前辈的影响,白金3776的设计理念便取自于万宝龙的品牌理念,所以在外观设计上,两者有相似之处便十分自然了。
【万宝龙品牌得名于勃朗峰,笔尖上会有4810字样,正是勃朗峰的高度,而相对应地,3776则是富士山的高度】
作为一款在2010年推出的高阶新品,出云的任务艰难而明确:那就是如何在保证品牌传承的前提下,剥离这些外来的元素。而它的做法也很简单,就是回归钢笔作为书写工具的原本需求。
为了完成这一点,出云在笔杆的中段,也就是握笔时贴在虎口的部分,设计了一个从图片上很难看出来的凹陷。
官网的渲染图会更加明显。
这样的设计大大增加了钢笔在握持时的舒适度,它紧密贴合人手的虎口部位,借用其柔韧性,让使用者在任何时候都能维持一个最为平衡的握感。有些笔写起来觉得很累,笔头很重;又有些笔写起来很飘,笔头很轻。这些都是笔的两端不平衡而造成的。出云合理利用了人手的结构,让任何人在使用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让笔的受力点落在虎口上最合适的位置。
因此,理所当然地,笔帽有一个同等微妙的微凸让线条延续就非常自然了。
这就造成了整个笔身咋看之下与万宝龙149类似,但是上手书写的时候,又感觉截然不同。笔帽与笔身的一凹一凸又暗合云纹,呼应“出云”这一主题。
—————————————————————————————————————————
在这样的外形设计与溜涂工艺之下,笔身材料也自然不能小觑,出云选用的是与钢笔这一符号息息相关的硬橡胶。
之所以说硬橡胶与钢笔息息相关,是因为它是狭义上的钢笔定义所需要的三大元素之一。(三大元素为:铱金尖、硬橡胶、与可流动墨水)
具有代表性的硬橡胶时代的钢笔
在1900年前后,只要是叫得上名字的钢笔厂家,量产款钢笔都会选用硬橡胶作为笔杆材料。这一现象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随着聚丙烯、丙烯酸(亚克力)、聚苯乙烯等人工复合材料(我们今天通称这些材料为“树脂”)逐渐被广泛使用,才慢慢淡出。所以从大分类来看,量产钢笔笔杆材料只分为两种:天然材料(硬橡胶)和人工材料(一众聚合物)。
虽说现在有些人工材料已经具备了比硬橡胶更好的物理化学性质,但是后者作为天然材料的细腻度和微妙感却是数据无法描述的。正如古法琉璃具有工业玻璃所没有的梦幻效果,硬橡胶这种天然材料则具备人工替代品难以企及的独特触感。加之出云溜涂所用的漆,与硬橡胶的原料本质同源(都属于树汁产品),这就让出云笔的触感更加地温润,甚至让人有一种仿佛笔身是软的的错觉。
【据法蒂玛王朝的法学家及史学家Al-Qadi al-Nu'man(ابن حيون)记载,公元953年哈里发Al-Mu'izz li-Din Allah(المعز لدين الله)曾命人制作一支不会沾染手或衣服的笔,而这样一支带有储墨结构、倒置也不会漏墨的笔,严格意义上而言,就是人类历史中的第一支钢笔。
之后,随着人们对于气压原理的认识逐步加深,1827年罗马尼亚发明家Petrache Poenaru在法国首次注册了钢笔的专利。
但是被称之为钢笔之父的,却是Lewis Edson Waterman(路易斯·艾臣·威迪文)。
与坊间传闻的那个“保险推销员”的故事不同的是(他甚至从来没当过保险推销员),威迪文并不是靠着发明毛细供墨结构而成为钢笔之父的(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钢笔毛细结构的发明很有可能是受达芬奇启发)。他所仰赖的是三个关键元素的整合:铱金尖、流动性墨水、以及硬橡胶。其中,铱金尖大大提高了笔尖的耐磨程度;流动性墨水使得精细的毛细供墨成为可能;硬橡胶则为丰富多样的储墨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
—————————————————————————————————————————
出云用溜涂工艺彰显匠人文化,用贴心设计回归书写本质,用独特选材致敬钢笔之初。
所以,返璞归真。
这其实就是日式钢笔审美的特点。
欧洲钢笔,尤其是意大利钢笔,基本上可以总结为“始于形式,进于工艺,终于主题”,这一点在之前的Purpose of Morphe 和Tribute to History 两篇文章中有明确的引导和解释。
而日式钢笔则缺少这样的表达欲望,它们大多“始于形式,终于形式。”
又或者“始于工艺,终于工艺。”
【日本白金钢笔初创时就是以中屋(NAKAYA)为名注册,后才更名为白金(Platinum)钢笔。而现在的中屋则是1997年一批从白金退休的老匠人重新组建的,以定制钢笔为主要业务。所以在两家的产品上,可以看到非常多相似的工艺和技术。虽然从血统上讲中屋不算白金的高级支线,但是实质上确实是这样的。】
欣赏日本钢笔有时候并不需要多么深厚的历史知识,或者多么了解母题的背景,唯一的审美方向就是从“持笔者”这一身份出发,去给出一个直接的感受。这一过程需要相当的心理暗示,主动地把炫目的元素剥离开来,纯粹去欣赏钢笔作为书写工具的意义。
apple
日系大法
平井老哥
日系品牌介绍。
June22
日系三杰,细读,有感悟
iD3
又见作者!
dpr
钢笔美文!
ScoFildsh
分区版主
太性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