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仔细算来, 爱马仕橙新版带平衡输入的Viva Egoista 845 耳放也到手近1年了,一直想着写点耳放听感以及各种高端胆管搭配心得,却总由于工作繁忙或者这样那样的原因,直到最近才得空静下心来整理下这一年来所感受的点点滴滴。
这里有必要稍稍普及下Viva Audio 在声音调校方面有着独特的背景故事,在业界, Viva Audio被标榜为演绎大提琴乐章最为优美动人的“胆机”,这与俄罗斯大提琴家Maxim Beitan先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据传作为音乐爱好者的Maxim Beitan先生自从接触Viva Audio厂家后就致力于音色标准调校的合作。同时,Viva Audio厂方为了让产品有着更为完美和富有音乐韵味的音色标准,特意为他提供了一支产自1689年由著名意大利大提琴制作大师David Tecchler制作的精品大提琴,而Maxim通过演奏这支著名的大提琴为Viva Audio提供旧有意大利情怀的声音标准作为调校。另一方面,天才设计师Amedeo Schembri也针对音色特点进行众多的微调,最终造就了如今Viva Audio的江湖地位。
Viva Egoista 功放在Hi-End市场有着受人尊敬的口碑,可以说是意大利声的代表。 Egoista 845耳放正是这款经典功放真正意义上的传承。 耳放放大器采用纯粹的零负反馈纯A类线路设计,同时在线路设计等应用上采用了不少高阶产品设计和技术的下放,不难看出厂家的用心及对耳放市场的野心。搭配电子管方则使用1×6N6P、1×6SN7、2×845、2×5U4G兼容电子管。每声道纯a类16w的功率输出,足以完全驱动市面上任何一款旗舰耳机。 仿佛大师级的驯马师, 再桀骜不驯的烈马都能被驯服的服服帖帖。
除了高贵的音色血统, 耳放的外观也是可圈可点 -- 富有设计感的机身 ,在金属外壳上同样采用了以往放大器所用到的专业喷涂和打磨技术,动用豪华房车上漆的制作流程,务求令金属器材有着光鲜和靓丽的一面。30KG的净重,比许多功放还有分量,无愧于巨无霸级产品的称号。
接口方面,2个6.35mm位于左侧,同时该接口也兼容 三芯DUAL XLR,右侧则为标准的2个四芯XLR。基本通吃市面上所有主流头戴式耳机。耳放的后面版则相对简单,早期版本的4组RCA 输入一个也不少,同时新版还加入了一组平衡输入。 然而经过聆听对比后, 可惜的是,这组XLR输入没有任何亮点,且并非真平衡,音质效果比之RCA接口组也要差上不少,完全是为迎合市场所赶工出来的鸡肋功能。
优点列了一箩筐,本着公平辩证的态度,这里有必要吐槽下设计品控不够严谨的地方。首先,6只管座全部使用廉价铝座,而不是与售价匹配的铜座。其次拨杆开关,手感生涩,透着一股浓浓的手工作坊味?此外,电源尾插做工粗糙,存在缝隙,且松动感强烈。 后面版中下方有两个孔,开始以为有什么特殊作用,后来才明白,早期版本的这个位置是带前级的输出,如今前级功能取消后,后面板居然还沿用早期的模具,这确实跟大厂的规范严谨比起来有很大的出入。
在声音表现方面,845 很是争气,基本找不出明显的缺点:充沛的驱动力 -- 是那种稳重饱满,举重若轻,而非只有蛮力。 丰富的泛音和乐感 -- 丝滑却不失质感的高频,中频抓耳且位置恰到好处;低频宽松扎实,完全没轰头感。 下潜的深度也算出类拔萃,但量感对比 EC STUDIO 和 WOO AUDIO WA234 还是有半档差距, Studio 中正权威的低频我个人是十分认可的,虽然乐感稍逊,但确实无愧参考级的声音。 至于低频王者 Woo WA234, 那低频的质感和量度都能让你肾上腺素极度分泌,但不见的适合长时间聆听。
然而这台耳放,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那无可比拟的空间感,氛围感以及临场感。几乎所有耳机的声场都比其它我听过的耳放大上一圈,这并非那种假大空的low -fi ,而是那种你能毫不费力的聆听到各种泛音和微细节充斥于巨大的空间内,甚至能感受到精准的定位,空间的形状,乐器的线条感以及歌者的口型。这种近乎真实的临场感,甚至会让你忘却这只是套耳机系统。此外,还需要点个赞的是,845音量开大却不刺激吵耳。声音开小,却也毫不损失不损失细节表现和活生感、真实感。
当然再优秀的电路设计也离不开各种经典名胆的选择。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声党,追求的不正是那种人声厚润而富有空气感、饱满而没有毛躁,同时依然要求极高的声音纯度以及极为浓郁,近似昏黄迷人的胆味?!
前文已提到这款耳放总共需要大小6 根管, 1支6N6P、1支6SN7、1对功率管845以及一对整流管5U4G,我们会给更多的篇幅于对整体声音影响比较大的 845 和5u4g.
先申明一下,这里并非说6n6p 以及6sn7 不重要,只是相对整流和功率管,对胆机整体音色的走向而言没有那么明显。但一支好的电压放大管如6sn7,对于三频的平衡性,减少刺激性,颗粒感是有很大帮助的。 这里我会推荐英国大盾的CV181 黑座,价格很适中,而且效果达到期望值 --厚润甜美走向。 此外,很多老烧比较推崇Osram b65铁座,认为是最好的6sn7。 我本身没有听过,但却咨询过一位入手的烧友,他觉得该管虽然平衡,延伸一流,但密度并不出类拔萃。想想在人声表现上也不一定超过CV181 而且价格是好几倍,为了照顾日益消瘦的荷包君,也只能安慰自己“只选对的不买贵的"。
关于驱动管ECC88 (6N6P 兼容) 选择的余地不大,基本也就是特别年代的西门子,飞利浦和德根的塞选。 在这上面, 我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和金力,简单明了的选了NOS的早期德根e88cc 了事。 讲真,对比原配管,也没有听出什么区别。有必要提及的是, ecc88不算欧美编号名称不同的情况下,分为三种: 第一种就是最普通的ecc88,第二种是e88cc,两者是完全可以互相取代的,只是e88cc是ecc88的优质管寿命较长,而且通常用的是金脚。 第三种cca 则是最上品,是从e88cc种再特选出来的优质管,有着更长的寿命和特低的杂音。 所以如果有实力的话, 好年份的cca NOS 肯定是烧友的第一选择。
接下来说说重中之重 – 整流管5u4g的选择,5u4g 算是最经典之一的整流方案,也延伸出各种兼容的管子,可谓百花齐放。在选购之前,也确实做了很多功课,不断的塞选排除,排除再塞选。 最后依次选择了如下几种管子:
1. Gec 棕座 5u4g, 这管也是名声远播,存世量大,价格也相对合理, 声音也是经得起半世纪来烧友的考验。 虽然年份不同,底座颜色不同,据说对声音都有影响。 但就个人经验来说,只要是NOS 70年代及之前生产的,不可能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因为是英国产的,为了淘到NOS早期年代的,我也很拼的关注了ebay.uk 好段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被我从一位荷兰收藏者手中淘了一对NOS 60年代棕座的配对管。 插上机器,比原配的真的是强了一个太平洋,不仅推力充沛好多,而且整个音色和解析的提升,完全有种从Ygg 到dCS的跳跃。美中不足的是胆味上还是没能达到我之前听风胆放用的西电421a管来的迷人且遐想联翩。但对于喜欢音色无染略带激情的烧友来说,确实是一对非常值得拥有的好管。 价格也算合理,一对500 欧元左右。
2. 因为难以忘却之前西电421a的靓声,虽然很满意Gec 5u4g的表现了,但折腾永无止境。鉴于此管美国产,又开始在ebay.com 强势蹲点WE422a, 好在WE422a 只是作为一代管王WE274b的平价替代品,当年的产量应该很大。 没多久就陆陆续续的收了四只横跨50年代到70年代的管子。 这里有必要说明下,一般而言,最不出错的买法就是买那种卖家已经注明配对好的(这种管一般是同一年份且测值相同或非常接近),但价格也相对要贵很多。 之所以我没走这种保稳路线,主要自己玩过西电,对他们的品控很有信心,一般40年代及之前的都是极品管,价高且可遇不可求。 50-70年代要差一点,但依旧妥妥的靓声。 只要测值好,管身通透,底座没有松动,摇动听内部没有杂音。这样的管基本都是好管。 事实也证明了我的选择。 西电不愧为西电,即使只是50-60年代的胆管,只要一插上耳放,久违的感动就扑面而来。 那种慵懒迷人稍靠前且口型偏大厚实的人声刚传到耳边,我再一次毫无保留的沦陷于它所特有的唯美音色氛围中!
一直认为西电的产品是超前于时代的,如今很多人都推崇银彩的音染,殊不知西电的味道更要高明银彩不少, 银彩的金银合金在其音色上确有独到之处,但或多或少的又会散失些许细节解析或者有偏软的现象。而西电胆管则完全没副作用,说是全面提升一点也不为过。最关键是,相对于胆皇300b和274b, 422a便宜到只要它们的零头。一对运气好点900美元完全可以拿下。 只要状态好没暗病,除了超值还是超值。
3. Takatsuki 274B -- 听完422a后脑海确闪过一丝要纳 WE274b入门的念想,然目前价格实在高攀不起,况且真的一步到顶了,也再难享受这等待过程所产生的快感。 翻读论坛时发现好些烧友都推崇日本的Takatsuki 品牌。他们家的274b据说是以工匠精神复制西电274b的成功代表,好评如潮,俨然成为今时今日274b胆管的胆魁。打听下价格,虽然有点小贵,但属于咬牙尚能接受的范围。没有悬念的拿到手后,抛除包装盒有点寒酸,管子的做工没的说,拿在手上水晶般晶莹剔透的玻璃还透着丝丝凉意。刚开声时,其实并没有被惊艳到,感觉四平八稳的,要说哪里不满意,没有! 哪里很惊艳,也没有!不过经过大约100-200小时的煲机后,管子的素质还是很赞的,这管跟Gec 5u4g 和西电422a 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声音走向,Tak 274b 有着最细腻的线条感,同时它的细节和解析搭配dcs Vivaldi 也是爆表的存在,乐感差西电一筹但不输Gec, 非常的直白而没有过多的音染。更像是晶体管向耳放的声音。推力算不上排山倒海,但却也紧致有序。就个人偏好而言, WE422a还是我的心头爱,但换口味或者聆听不同音乐类型时,这对管与西电422a是能起到非常好的互补性。
这里有必要提及三者的功耗差别巨大, 虽同为兼容的整流管,但WE422a的功耗几乎达到Tak 274b 的一倍,即使对比Gec 5u4g, 也有着20%-30%的耗能差异。
再说说功率管845, 每谈起直热式三极功率管时,都离不开300B、2A3、211和845,这些功率管各有特色及缺点。845是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的西电和RCA 公司推出,在烧友中素有“胆王”的称号,与之匹配的则是300b这“胆后”, 通过称号也很容易理解 845管的特点是擅长诠释 雄浑壮阔的大场面。 耳放原厂配的845虽然只是最廉价的国产曙光铝座普通版845,但其实搭配效果对比曙光最高端的"天籁之音"内喷墨版845后, 却是比想象中好很多, 完全没有差价5倍来的那么夸张。硬要讲不足,差别只要在于普通版不够细腻,高频不够飘逸灵动且延伸不足,低频下潜深度不差但量感不够。有趣的是,单就透明度而言,两种都不够顶级,但我个人却更喜欢便宜的普通版845,喷墨版能让我感受到些许颗粒感。
再往上一级,就是号称在产 No.1的“贵族之声”复刻WE845了, 其实这款价格跟曙光天籁之音喷墨版价差并不大,而且据说也是曙光代工的。 但就实际听感而言,确实有着等级差。 换管后,应该说声音水平是有比较可闻的提升 --变的更细腻,更水润,也更有韵味,细节和通透度也更好。但人声的厚度却稍有不足。 同时要提醒的是,该管需要相对长时间的煲机才能出好声。 总体而言,它确实有能力问鼎在产845的王座。
烧无止境,折腾不息 ! 只要条件允许,我坚信每个845胆放的用家终极目标都是能一亲早期NOS RCA845 的芳泽。 我自然也不例外。 然而这种管存世量不大,要找到60年代之前的配对管,没有特殊渠道那是难上加难。 之所以一定要60年代及更早的,主要是因为从70年代开始,RCA自产的845管工艺有所下降,整体的韵味比不上早期产品。 此外,这段期间很多RCA的845都是GE (General Electric) 代工的,不是说GE 的管不好,相反,NOS GE845 也是价格不菲的极品管,只是跟60年代的RCA原厂比起来,在空气感,能量感以及音色的韵味上还稍逊一些。 然而如果对比参照物是在产“贵族之声” WE845,那么肯定毫无悬念,WE845将会被全方位的碾压。
这里分享下RCA 845 年代的分别方法,60年代及其之前的RCA必定是黑字。 70年代的rca都是红字红盒包装。 如果是GE 代工的话,那么管子内部的矩形环一定是竖直的,而RCA自产的只有倾斜的一种。
以上的这些心得体会和搭配经验, 希望能给予那些对Vva 845耳放表现出兴趣甚或有意入手的烧友们提供一点点的帮助。 毫无疑问,抛去价格,搭配好后的Viva 845是一台能带给你各种惊喜,确又能让你静下心来享受音乐,对各种折腾无欲无求的终极耳放。
Tiamo
真想搞个玩玩
602071349
真是厉害的烧友,经验非常丰富,都是真情实感,拜读了!
funkdunk
试过这个推乌托邦,非常难听,可能这机器更适合高阻耳机?
i97980xe
现在耳机已经需要845了么?
平井老哥
不敢入古董管坑,水太深。
LootGo
又见大壕
ScoFildsh
分区版主
耳放界的超跑,确实疯狂。
dpr
拜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