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时代到来了。
这是一个属于半导体技术的新时代。135相机在技术密集型的支撑下向着百年前刚被发明出来的那样靠拢。
小型化,轻便化,高速化。
引领变化的不是传统相机厂家的任何一家,而是一个靠卖大楼和做游戏机支撑到现在的消费电子厂家。
可能从walkman开始,索尼的基因中就带着叛逆和革新吧。
索尼用了三代机身,完成了从被传统势力笑话到无法直视的蜕变。
第三代机身在无数的批判下展示出了极高的完成度。紧凑又不紧张的机身布局,协调的机身比例,尤其是在佳能和尼康发布了他们的全画幅微单后,相信大家更加明白α7第三代机身的优越性。
机身在单手握持的部分用上了柔软的荔枝皮增加舒适感。其他部分则都是喷砂工艺处理的涂层。
细节处理非常到位,完全不像是一些玩具模型一般的机身。
只能用专业的生产工具来形容我对三代机身的感叹。
所有的按钮都有优秀的反馈感,而且精工细作。
清晰的白色填充配合极易识别的字体选择,让操作在任何时候都没有障碍。
我尤其喜欢四枚Cn自定义按键和手感优异的对焦选择摇杆,再快速激烈的操作,按钮和摇杆也能跟上。
作为曾经的单反用户,我对宽大明亮的光学取景器有着非常深的情节。
早期的电子取景器也尝试过,各个方面都很令人失望。
三代机身的电子取景器则让我深刻的感受到技术的进步,已经完全不存在任何时滞了,全面普及的T*镀膜让取景器也更加清晰明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三代机身开始配备的FZ100电池。
虽然说续航是整机电子设备的提升,但是这枚电池依然是成就三代机身高续航最关键的一点。
不仅仅是续航,包括外壳的做工,标签的印刷,都有非常高的质量。
电池是微单中仅次于快门的高使用频率部件,摸着这样漂亮扎实的电池,使用体验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索尼居然在7m3的原包装里面扣掉了本该标配的QZ1充电器。这枚充电器的确是自己用过的所有原装充电器中做工和设计最优秀的,或许没有之一,但是在售价不菲的全画幅相机中还要扣除配件着实显得过于小气了。
当然三代机也并不是处处完美。这块色差明显的屏幕成了三代机的阿克琉斯之踵。
而且还真不是一个让人轻视的问题。
也许是为了能够在现场快速回放中让肤色显得更加红润白皙,但我个人实在是不喜欢这种色差巨大的设置。
因为实在是太影响现场判断了。
另外就是α7m3的屏幕还比r3进一步缩水了规格,以至于很多时候明明没有过曝的部分,在机身背屏上看也是过曝到没有细节,不上电脑检查,还让人以为自己的曝光错误了。
在硬件部分的最后,再聊聊镜头。
索尼花费了五年的时间堆积出了目前全画幅微单中最完整的镜头群。
在这个最完整的镜头群背后,却有着体积过大,个体差异大,等等问题。
最终自己选择挂机的镜头是FE5518za。
曾经在专利局的页面仔细的阅读了关于这个镜头的全部设计细节,知道这个镜头只是一颗蔡司认证的索尼设计,但是依然认同这枚镜头的几个设计特点:快速对焦和体积控制。
在经过这么多年的生产之后,这颗镜头的品质也趋向稳定,至少不会再发生电磁光圈收缩后,呈现为不规则多边形的问题了。
这颗镜头的成像其实比较平铺直叙,在叙述焦内焦外的关系上也是非常的生硬,就像是一杯凉开水。
好在形变控制非常出色,在拍摄一些产品包装的时候完全不需要进行形变矫正,全画面均匀的分辨率输出也进一步提高了这种场景下的可用性。
比较糟糕的是这颗镜头对色差的控制,几乎没有优化。
我曾经以为尼康的58mm1.4g的全开色彩非常糟糕了,然而在用这个镜头时,发现这枚镜头的色差之大是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这样在拍摄过程中就不得不小心翼翼的避免大反差部位出现在画面中。
样张部分
α7m3在手上的大多数时候都用来拍摄一些简单和缺乏趣味的场景,比如文章素材,或是日常琐碎。所以就不多发了。还望大家海涵。
以上均为jpeg直出。
彩色为sony Std标准设置,黑白为sony B/W预设。
在低iso下能够输出干净漂亮的画质,在51200这样的高iso下也有不差的表现。
作为图像输出,我是相当满意这台机器的表现的。如果屏幕表现更好更精确一些,相比会有更高的试用欲望吧。
结语
其实还有很多的部分没有交代到,比如机身内置的堆帧功能,完全改变了过去单反的长曝光操作习惯。以及电影级别的录像功能,更是在这篇短短的文章中难以全部交代清楚。
索尼依靠优异的电子性能为我们呈现了一台超越了想象的新标准,而在当前来看,尼康和佳能的微单都无法动摇这台相机的标杆地位。
相机市场已经重新洗牌。
优点:数不胜数。
缺点:高色差屏幕;极慢的开机速度;手柄需要购买配件提升手感。
推荐指数:★★★★☆
价格指数:★★★★
性能指数:★★★★★
操作指数:★★★★
镜头配套:★★★★
若然1986
质量很高。
lyair
对比M3,个人感觉R3更好的EVF&屏幕对使用体验的影响比其他参数来得更直观。在俩友商无反新品的衬托下,索尼3代机真的是性价比爆棚…
而且最近r3真是便宜炸了。。。 不过看朋友的r3屏幕也有一些偏色,索尼加油啊
dpr
毒毒毒,剧毒。
哈哈,索尼大法好,姨夫再连任
i97980xe
NLS三家都玩,土豪。
都是浅尝则止。。。见笑了。。。
平井老哥
质感很油润
都是直出。。。所以其实还是可用的
ccc757
SONY大法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入手大法机器的想法
老相机厂情节相对深的用户估计都不太看得上索尼这种只会刷参数的后起之秀。。。
不过从这篇体验来看,a7r3不只是刷参数的胜利。 我就留下和泥坑一起沉了吧……
我觉着也不至于。。。光学厂有光学厂的优势,电子厂有电子厂的优势。各有胜负吧。 a73的确是非常优秀的电子系统,不过要严格来用相机的标准衡量的话。。。光是镜头狗屏幕差就能让很多人枪毙掉他了。 相比之下尼康的z系列就是另一个反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