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置:
机箱:联力 Q34
电源:海韵 520W Fanless
主板:Asrock Fatal1ty B450 Gaming-ITX/ac
CPU:AMD Ryzen 2700X
散热:Noctua NH-D15 SE-AM4
内存:Corsair LPX 2x16GB=32GB DDR4
硬盘:Samsung 970 EVO 500GB
显卡:AMD R9 Nano
定制线材:
CableMod 24-pin ATX 250mm
CableMod 8-pin EPS 300mm
CableMod 8-pin PCI-E 250mm
AMD 的 Ryzen 架构以非常低的成本堆砌多核,可以说是性价比极高的多线程选择。由于 AM4 插座的兼容性能维持到 2020 年,CPU 和主板的价格又如此便宜,明年的 7nm CPU 可以插进去直接用,而且甚至还支持 ECC 内存,实在是让人难以抗拒剁手。为了利用起来手里的 R9 Nano 以及海韵 520W 无风扇电源,又为了静音考虑选择了近乎被动散热的猫头鹰 D15 散热器,最小的机箱似乎就是联力 Q33 以及 Q34 了。
可以说 R9 Nano、猫头鹰 D15 以及海韵 520W 无风扇电源这三件简直就是完美兼容 Q34 这机箱。考虑到 AMD 纯血信仰,定制线材自然是要选择红黑配色了:
可以看到猫头鹰 D15 的高度恰好充分利用满 Q34 的散热空间,所以平时哪怕是 CPU 接近满载,CPU 风扇也几乎不转,非常安静。内存条选择了海盗船的 LPX 低马甲版本,3200 C16 亲民配置,对于 Ryzen 架构的 CCX 组之间通讯延迟而言算够用的级别,没有去追求 b-die 颗粒的条子,是因为不喜欢电压过高引入额外散热压力,也不希望内存挑主板。以后如果对稳定性有进一步需求可以上 ECC 内存。至于 SATA SSD 与 SATA 硬盘,笔者是无法接受额外的 SATA 线材与硬盘电源线材出现在机箱里,只有 M.2 SSD 是唯一选择。
机箱两侧都是镂空设计,方便显卡、CPU、电源的散热直接进气,这也是安静凉快的关键所在。
最后和上次装的 Dan Cases A4-SFX 放一起比较大小,可以看到 Q34 的占地面积依然算是较为优秀。
顺便附上负载无故障连续运行两星期的截图,用途是开了四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分配了 6GB 内存与三个 CPU 核心,24x7 连续挂机,可以看到 CPU、内存、显卡的占用配比近乎完美。感谢 AMD 为多线程应用提供了高性价比选择!宿主系统是 Windows 10 LTSC 1809,驱动完美支持所有硬件。
文本
funkdunk
焦爷带我看真香
平井老哥
还是能折腾!
iD3
V大威武。
sisi
这搭配真不错!另外问下,D15的第二个风扇能装进去吗,低马甲内存跟顶盖之间的距离够吗?
不是特别夸张的内存一般都没问题,如果风扇实在是侵占了内存的空间可以把风扇稍微上移。
看帖子里的图片,复仇者LPX作为最低的马甲条,跟风扇的距离也就在1-2mm之间;另外D15中间的风扇好像已经顶到盖板了,所以需要实物对照一下。也许LPX的33mm是能装双风扇的马甲条最大高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