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京的二手徕卡就好像是科威特的油田一般,岛国人对徕卡的疯狂喜好以及高昂的交易价格让大量的徕卡镜头源源不断的流通到这个城市中。这些年大陆香港地区来到东京进行徕卡交易的朋友亦是有增无减。
自己虽然玩徕卡时间也有小两年了,但是古董镜头这一块并没有太多涉及,一来财力有限,高品相的古董徕卡无法企及,另一方面也是这两年在东京各处中古交易处游走,深知古董镜头水深,不仅要有品鉴镜头的技术和耐心,更要有一定的缘分和大量的时间投入。
这次是在友人的再三请求下蹲寻到一枚成色尚可的加产七枚玉,征得友人许可后,在镜头停留在手上的两天中快速的留下一些资料图,以供优点和广大玩家参考。
summicron系列在发展到现在这一代,已经有点点脱离原版的外形设计了。新材料的应用和数码时代的到来,镜头设计也在不停的修正改良也是情理之中。但就感受徕卡的魅力来说,老版本的summciron设计更具有所谓原教旨主义的风情。
从常见的日本单反或者微单镜头刚转到徕卡m系统的玩家,往往都会被各种小巧精致的asph先行版本惊艳。但在老版本的徕卡镜头面前,新版镜头的设计语言亦有黯然失色一般的对比。
没有一丝赘肉——在两枚summciron放在一起的时候,我只能用这句话来形容七枚的外形。
经典之所谓经典,就是在于其能够跨越时代的设计语言。
一切应该拥有的元素她都拥有,而且比例完美的排布在方寸之间。几乎只有现行版本一半的大小,却有更加明亮的前部开口,summicron和made in canada的字样则是刻在和水平面倾斜的金属固定环上,甚至能让人联想到劳力士手表上的刻字设计。相比之下asph的设计是多么的枯燥和乏味。
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雨摧残,这枚镜头也不可避免的经历了一些令人扼腕的伤痛。好在所有的机械都工作正常,而且可见之处都没有强烈的变形或者凹痕。至于表面的阳极有磨损露白也是正常的使用痕迹,不足为奇。
难得的是该个体的玻璃通透无伤,商家记录中是有过OH处理(オーバーホール、英語: Overhaul、中文:分解清扫)。用强光照射镜头内部并没有多少尘点,也无起雾或是霉点,镜片的清扫还是相当到位的。
光圈换和对焦环的操作也非常顺滑,但毕竟能够感受到岁月的侵袭,和新品相比操作手感是比较轻的,虽然无明显松散感,但也不得不说老镜头是无法和新镜头比较机械的紧致。
光圈叶上有着老镜头特有的擦痕。
我个人尤其喜欢这枚镜头的前后玉,对于这类古董,不谈性能,只谈情怀,手中的玻璃和机械穿越了近四十年的时光停留在自己手中,这七枚镜片中又穿越过多少精彩的瞬间?
因为时间很短,所以没有留下太多图片,搭配机身为m240。
仅说说自己最大的两点感受,第一是工整,不大的镜头和不复杂的结构,但是优化的非常到位,画面整体工整无比,焦内的成像有远超出想象的锐利和清晰,但并不是刀切般的生硬。第二是反差不强烈,留下了足够多的空间让m240的重口味jpg算法发挥。
至于那种鱼鳞一般的焦外成像,恕小弟无能鉴赏。
小结
该头非常小巧轻便,配合传统m胶片机比如m4黑镍可以达到非常强的便携性能,得益于小巧的体积重量和便利的操作设计,能够在最大限度内为使用者提供足够强大的光学性能。
至于购买上嘛,古董有毒,把玩尚可,水深易溺。建议新手不要轻易尝试,否则容易对徕卡镜头的机械和成像产生相当大的误解。
平井老哥
好久没见3爷
wejohn
三爷的文 写的我心动了 好想入一只感受相同的氛围
iD3
一如既往的高端。
黑眼圈
相当厉害,7妹。
西行寺幽
分区版主
镜头很好看,三爷的照片也一如既往地棒。焦外也并不觉得很不堪……